·[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时间:2018-04-19 09:47: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李文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文化自信的提出,彰显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以及自身走向的自信,使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了传统血脉、文化底蕴和价值底气。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如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等。经过无数次对陈规陋习的淘汰,可以说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只有热爱地域文化,文化自信才能落到实处。每个人从出生到成熟,首先接触的就是自己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从了解到认识,再从喜欢到热爱,地域文化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认同自己的故乡,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有认同感。同时,地域文化包含万千,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服饰文化等,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营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来源于这些不同地区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和发展。

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学生感觉最亲切、最容易接受的,莫过于各地的地域文化。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00余所,在校生数超过千万人,占高等教育的41%。高职院校的育人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校园文化应主动吸收地方文化精髓,依托独特的地方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区域性,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地方院校,高职学生大部分来源于本区域,毕业后大部分又将在本地就业。让学生熟悉、了解、热爱地域文化,从优秀地域文化中吸取养分,受到熏陶,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切实有效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获得底气,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弘扬地域文化“接地气”,比如娄底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的梅山文化、底蕴深厚的耕读文化、瑰丽神奇的药王文化、刚毅正直的血性文化、自强不息的娄商文化,展现了娄底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铸魂工程”,将地域优质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地域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娄底优秀文化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弘扬地域文化首先要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整理。娄底职院成立了湖湘民俗文化研究院、出版学术刊物、举办地域文化大讲堂”,组织师生开展考察、采风、调查等活动,挖掘本地民间习俗、历史风情、文化古迹等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罗盛教纪念馆、谢冰莹故居、娄底博物馆等娄底文化资源为依托,建立特色教育基地。同时,编写特色专业教材与通识教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中华女杰之乡”的历史资源,在广大女生中开展女杰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女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基础,就是这些含义深刻的地域文化。只有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中华民族的根脉才不会断裂。有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引领者,从而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作者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最新信息

  广州的低调世人皆知,但人们很少[详细]

推荐信息

  广州的低调世人皆知,但人们很少[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