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解读
以绿色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都匀,将逐步建成贵州南部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康体休闲度假中心、西部出海快速通道,这是都匀在发展路上的一个科学选择。都匀定位于广西广东的后花园,贵阳到两广的节点城市,规划2020年后,建成“双百城市”。按照“双百城市”和“全球绿色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城市规划修编,努力在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定位,功能特色上实现城乡互动互补,做好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5万以上,远期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城市总体布局。而作为民族自治州首府,突出都匀的民族特色,责无旁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包括的显然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环绕拥抱的城市,还应当是城市风情在城市里的永恒驻足。
现场
畅通路网托举“双百”城市
都匀城曾有过许多美丽的代名词:桥城、毛尖之城、风情之城……面对如此生动的赞美称谓,许多都匀人都引以为荣。
一度,都匀的城市发展速度与人们的期望值,出现了较大的差距。
都匀城市地域狭小,四面都有高山阻隔,这个客观条件似乎注定匀城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但“南北拓展、东西扩张,一城(城市中心)、两区(新城区、老城区)、四片(甘塘、杨柳街、大坪洛邦、墨冲),连接麻江、凯里、贵定,加速都匀和独山的同城化步伐”的思路,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都匀的城市面积将增加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将达100万以上。
都匀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城市,这意味着,它的纵向市政大道在狭窄的地域里显得十分局促,惟一的一条纵贯南北的剑江大道,已承担不起整座城市的主干道功能。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根据规划,都匀将在剑江大道的两翼修建与之几乎平行的两条南北纵贯线,一条是环西路,一条是环东路,此为“二纵”。它与“二横”的厦蓉高速公路都匀西出口至东出口城市快速干道和大龙大道形成一个巨大的“方框”,将整座城市牢牢地镶嵌于剑江河畔。在这个方框里,是20横的道路系统。“但仅有此举是不够的,都匀还将规划都匀至麻江、都匀至独山、都匀至福泉的交通路网,突显贵州南部中心城市的作用。”都匀市市长刘胜军说。
环东路和环西路是两条巨臂,它们把城南城北有机地联结起来,使之成为开阔的两条纵轴。环西路全长11.785公里,为城市Ⅱ级主干道,起于高速公路北匝道口出口转盘处,经都匀市沙坝加油站、黔南烟叶复烤厂右侧、都匀监狱、水泥电杆厂、都匀四中、三道河农技校、都匀五中右侧、黄麻纺织厂,止于小围寨立交桥南面,接都匀南出口大道。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面貌”这样的句式来表述环西路和环东路的内涵,意义并不大,因为它承担的还有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位提升这样更高层次的功能。
都匀的城市建设,必须依靠相互交织的道路网络来托举,这样才能扩大城市容量,做大都匀,并把都匀放在全省甚至大西南的角度来考量。新辟的市政大道路,无疑拉动了沿线的开发潜力,大道沿线的土地陡然增值,政府与民间在谋求共赢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可能性,北部与南部崛起的城市新中心,使都匀的城市容量和品质迅速提升。
州、市共建无疑为都匀的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按照“东拓西进、南推北移、中心疏解”的要求,都匀将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优化“错位路”,实现路网交通流量均衡;以快速通道连接贵新高速南北互通、厦蓉高速东西互通,使之形成环抱都匀和都匀经济开发区的交通环线,着力构建“大环线、小环线、环连环”的城市交通格局,形成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分割、交通不畅的问题。
不仅仅是一座桥城
今年3月以来,黔南州和都匀市决定,以“大都匀”理念和“一江带两城”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修编完善城市综合规划体系,凸显都匀历史文化美、生态环境美、民族风情美、现代时尚美,努力把都匀建设成为山水桥城生态城市和休闲宜居之都。
都匀城市空间的拓展重点在北部和南部。北部,以西南特产城为地标的城市综合体,带动了一大片的土地开发。而南部,在都匀的城建布局中尤显重要。南部地势开阔,但聚集着许多厂矿、学校、火车站、监狱等单位。都匀的思路是:搬迁几座早年曾显英姿的企业如发电厂、剑江化肥厂、麻纺厂、083基地等到城外,为城市建设腾出空间。把火车站搬到桐州监狱,把桐州监狱搬迁到远离城市的地方。
目前,都匀市已启动剑江两岸的景观规划和市区内的主题公园规划,由州政府牵头,推动铁路、火车站、桐州监狱、都匀监狱、剑江化肥厂、083基地等单位的搬迁工作,为都匀市城市扩容腾出空间。
2013年对都匀市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在这一年,根据已向社会公示的《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都匀将修建8条城市快速路和8条区域主干道;完成纬八西路至厦蓉高速公路西出口城市快速干道、173至115市政主干道、173至厦蓉高速公路东出口城市快速干道;完成环东南路拓宽改造、环西路北出口至都匀监狱段、纬五大道、工业园区快速干道建设。
四通八达的市政道路串起的是一片片新城,都匀市的构想是,“南北拉动,东西扩张”。在这8个字的引领下,“一城、两区、四片”即老城区、河西片区、山水云城片区、北出口物流园、甘塘产业城、剑化片区、红大院片区等已形成集中开发之势。其中,省政府已把河西片区、山水云城片区、北出口物流园、甘塘产业城列入“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大盘子。
新城建,旧城改。都匀对老城区的开发进行适度控制,降低建筑和人口密度;拆除剑江两岸临河建筑,亮出剑江的美丽容颜;对马鞍山、文峰园、老火车站至西山公园片区,打造既有地方民族特色,又有历史文化遗存的文化街区。而都匀经济开发区将成为分担城市功能、承接人口转移的姊妹城,甘塘片区分担工业企业、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的聚集功能。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匀也一样。在2012年——2030年的城市规划中,都匀将独山县、福泉市、贵定县和黔东南的麻江县、凯里市纳入一个大的城市空间,欲修建都匀到独山、都匀到福泉的城市轨道,强化都匀的辐射效应。
在都蓬站大道北段,伫立着一座名为“马踏飞燕”的雕像。这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纬八西路就是从这里往西接厦蓉高速公路的。拥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张名片,都匀声誉日隆,成为许多游客理想旅游目的地。要使游客产生“神往”和“憧憬”之情,唤醒人们藏在心底的那根娱乐和休闲神经,城市的品质提升是必要的课题。
要在三年时间里把都匀变大、变美,这个压力是巨大的。但都匀人排难而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
绿色城市与旅游城市的辩证
都匀到处是桥。因了剑江,都匀有了“桥城”之美誉,那支匀味十足的“我家住在都匀大桥头,火车打转转,汽车打转转”的民谣,就是从古老的百子桥桥洞里飘飞出来的。
百子桥横跨剑江,沟通南北,中部建有古典双层楼厅,两端建有琉璃飞檐桥亭、石狮等,规模宏伟,造型古朴,是都匀城的众桥之冠。虽经历200余年的风风雨雨,但它至今仍坚固如初,雄风犹存。它与下游500米处的文峰塔形成一道悠远深邃的人文景观,见证着都匀的潮起潮落。都匀人对百子桥感情深厚,不知何时起,这里成了人们对歌的场所。夏天,每到夜晚,聚集在这里的人们或深情对唱,或侧耳倾听,歌声缭绕,布依风情款款而来,叩击匀城的心扉。
都匀城区有34座桥梁,如玉砌雕栏的银狮桥、气势恢宏的遇仙桥、造型别致的彩虹桥、婀娜多姿的玉带桥、浪花飞溅的百步跳蹬桥等,它们以独特的造型和风姿布局于剑江及其支流的重要河段,让匀城陡生许多美丽传说。
翻读都匀的桥梁史,等于沿着都匀的历史脉络走了一遍。在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更多的桥梁将出现在剑江及其支流上,水环绕着城,城拉扯着桥,桥牵引着人们的生活视线,都匀人的生活品质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提升的。
从百子桥走陆路往北,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石板街。位于都匀市中心广惠路中段斜坡上的石板街,明清古风浓郁,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全长312米,路面以11000块青石铺就而成。整条街坊共88间房屋,飞檐立柱,雕梁画栋,朱壁青瓦,走进石板街,犹如走进历史的深处。据考,石板街乃明清时期贵州通往广西方向的必经驿道。明崇祯11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到都匀游览,即由此路段入城。在现代风尚塞满各个角落的时代,都匀人以怀古之心呵护着这段惟一的古街,足见都匀人深厚的历史感情。
都匀市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但在其北部,有3个非布依族苗族区域的独特乡镇,即阳和、奉合、基场,均为都匀市的水族聚集区,为水族自治乡,3个地区的水族与三都县的水族一脉相传。都匀市委书记刘建民眼下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积极引进澳大利亚的企业到都匀对阳和、奉合、基场3个水族乡进行连片开发,以形成整体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达到整合出击的重磅效果。
城市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呈正相关。据了解,都匀着力推动三个以上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和落成,抓好“一江(剑江)二泉(305温泉和173温泉)六园区(马鞍山、西山、东山、斗篷山、文峰园、四方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餐饮、酒店、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夏夜,笔者从位于城北的彩虹桥起,沿着剑江河顺而下漫步,但见两岸万家灯火闪烁,一江荡漾春水摇曳,光与影构成的梦幻景象,为都匀增添了几许魅力。都匀市委书记刘建民指着眼前的景致说,都匀要建成黔中经济区东南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黔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山水桥城,就必须把城市做大,做漂亮。都匀不仅要宜居、宜业,更要宜游。而“游”不是空泛的,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而内容则取决于思路和行动。
都匀,正在快速地发生巨变,都匀人对“一年见成效,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庄重承诺,怀着极大的期待。
文化观察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策划一批文化项目、引进一批文化企业,举办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艺术节、茶文化论坛,打造“毛尖茶都香、剑江桥城美”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全球绿色城市”品牌效应,依托布依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是都匀市目前正在做的“紧要事”。如今的旅游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旅游,因此都匀正着力在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民族歌舞、乡村休闲、城市度假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以期形成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都匀还将建立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博物馆、民俗美术馆、民族歌舞剧院,让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和民俗文化大放异彩。结合生态能源开发培育新的旅游点,实现文化要素、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生态能源开发的快速聚集和高效组合,努力将都匀打造成为贵州南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旅游业本身是一个绿色产业,在自然语境之下,它的发展与现代人的生活愿望并不相冲。人与自然相处,前提是和谐,然后才有共生。城市之所以是自然被改造之后的一件旅游作品,在于人们较好地遵循了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推动的原则。现代城市的意义,不仅是能够承担人口聚集所需的生存生活环境和条件,还在于它的美丽容貌给人带来的心理愉悦。这就是城市的旅游效应。在这个问题上,都匀人选择的是正相关的方法。所有的建设只有有助于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建设的效果才会真正彰显,当下的成果才会有一个没有断裂的绵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