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重点推荐

朱永新:网络素养教育需要家、校、企三方紧密联动

时间:2020-12-29 10:43:19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讯 疫情不但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在每个老师、家庭中埋下了变革的萌芽。

12月26日,中国日报社·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新教育研究院和腾讯公司共同举办“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践发起人朱永新做出如上表述。

1.JPG 

朱永新表示,疫情下的在线教育基本是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网络上。也就是说,硬件有了机会有了,但在“软件”层面,传统的教育形态并没有大的变革,这需要持续探索。另外,在疫情期间,教师、家长和孩子网络素养的现象暴露了出来:在缺乏充分培训和磨合的情况下,教师对新技术学习和掌握水平的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上网、使用手机引发的家庭矛盾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后疫情时代,如何提高网络素养,用更多的网络素养知识武装自己,是老师、家长和孩子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说道。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网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朱永新认为,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要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空间和内容,通过互联网企业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践行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在家庭层面,朱永新建议,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提升网络素养。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前,对于70后、80后父母来说,从小学到大学,绝大部分家长将子女教育的任务完全托付给学校,而现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已经呈现出彼此配合、互相补充的态势,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现在家长基本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看到孩子用手机和ipad就没收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另一种就是放任不管。这两者都不可取

我提倡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网络使用规则,例如协商订立公约,每天约定使用手机的时长,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或者父母亲带着孩子一起进行网络学习;同时,父母也要做好表率。

对于学校来说,朱永新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不一定要专门设置一门新课,完全可以结合现有课程,比如中学的信息科学课,在设置相关内容来普及网络的知识

以下为朱永新老师演讲全文: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与网络素养有关的话题。

2020就要过去,这一年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教育也不例外。中国教育展开了一次规模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实践

现在,孩子们已经返校复课,许多老师也不用再做“线上主播”。在新一年的寒假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我们会发现,疫情不但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在每个老师、家庭中埋下了变革的萌芽。

这场“实验”是一次很好的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让我们清晰认识到当下的不足,让我们在通往“未来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加稳健。

首先,疫情下的在线教育基本是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网络上。也就是说,硬件有了、机会有了,但在“软件”层面,传统的教育形态并没有大的变革,这需要我们持续探索。其次,与我们今天的主题紧密相关,在疫情期间,教师、家长和孩子网络素养的现象暴露了出来:在缺乏充分培训和磨合的情况下,教师对新技术学习和掌握水平的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上网、使用手机引发的家庭矛盾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后疫情时代,如何提高网络素养,用更多的网络素养知识武装自己,是老师、家长和孩子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放眼未来,当我们拥有了面向未来的先进教育工具和教育产品时,我们的网络素养能否与时俱进,这成为决定未来教育开展的重要的先决因素之一。

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家、校、企需要紧密联动

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未成年人网民工作日日均上网时长2小时的占9.9%,节假日上网时长5小时以上的达10.4%。但另一方面,也有约10%的未成年人遭受过过度上网带来的危害。这样的矛盾在不断提醒我们,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必须提上日程。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网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要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空间和内容,通过互联网企业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践行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刚才我听到,腾讯很早便推出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用实名校验、人脸识别验证等新技术打造了完整的防沉迷系统,这都是技术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的非常好的探索。

在家庭层面,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提升网络素养。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前,对于70后、80后父母来说,从小学到大学,绝大部分家长将子女教育的任务完全托付给学校,而现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已经呈现出彼此配合、互相补充的态势,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孩子的网络使用问题,现在家长基本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看到孩子用手机和ipad就没收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另一种就是放任不管。这两者都不可取

我提倡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网络使用规则,例如协商订立公约,每天约定使用手机的时长,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或者父母亲带着孩子一起进行网络学习;同时,父母也要做好表率。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在阻止孩子使用网络的同时,自己却在手机上耗费大量时间,甚至影响到每天对孩子的陪伴。这都需要以良好的家庭规则为基础。

对于学校来说,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不一定要专门设置一门新课,完全可以结合现有课程,比如中学的信息科学课,在设置相关内容来普及网络的知识

放眼全球,网络素养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1994年,美国学者首先用网络素养(network literacy)概念来描述个人识别、访问并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并且区分出计算机素养和技术素养。在英国,早在网络普及之前,媒介素养教育就已经得到关注。1988年,英国就已经发布了《教育改革法》,媒介素养教育得以进入国家统一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如今,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成熟,涵盖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体系的全过程,有完整的规范、资格审查和结果评估系统。英国的例子也表明,政策在网络素养教育的普及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今年两会中,也以提案的方式,建议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具体来说,我提出了五条建议

第一,充分认识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意义。

我们不能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将未成年人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这显然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的做法。事实上,国内外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网络时代的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第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网络素养课程。

目前,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需要。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

第三,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

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应当将家庭纳入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首先让父母懂网,学习如何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第四,通过阅读、影视欣赏等多种手段,培养孩子自主提升网络素养的能力。

一般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由同学、朋友或者其它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这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也充分反映出青少年在网络时代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我们应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协助孩子通过阅读网络主题的图书、欣赏网络主题的影视等有效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青少年自主提升了网络素养,而且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欣赏水准,强化核心素养。

第五,发挥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提倡“科技向善”,探索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事实证明,互联网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大有可为。

只有家庭、学校和企业三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才能为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普及网络素养教育,是为了应对“未来教育”的更大挑战

网络素养的提升,是面向未来教育必不可少的一步。而真正的未来教育,需要全方位的对于教育形态的探索和变革。

反观这段特殊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形态上,在线教育其实和传统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个老师在教室里教40个孩子,在云课堂上仍然还是教那40个学生,使用的也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相似的教学方法。教育形态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这让我想起教育领域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世界上所有的政府加起来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是所有行业中无人能匹敌的。但为什么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最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新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新技术改造传统教育,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应对未来发生的变化

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疫情敲响了未来学校转型的冲锋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科技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其他领域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

我期待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在积极推动网络素养教育的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推动教育变革。在技术的助力下,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将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信息

  本网讯 翁牛特旗自驾穿行领略独特[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翁牛特旗自驾穿行领略独特[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