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情系贺兰》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在其中闪烁着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也是一种精神动力,激励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奋进前行。彰显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6月16日,取材于西海固到闽宁镇搬迁、福建援建宁夏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扶贫干部郭闽兰从福建来到宁夏,带领西海固村民在戈壁滩上艰苦开荒种出葡萄,最终脱贫致富的故事《情系贺兰》,在银川大剧院上映。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当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必须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增强社会整体的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落脚在银川,就是整个城市的自信。而这个自信的来源,就是我们不断奋斗,不断积累的现实历史。以千千万万人的汗水,不断凝结成的成功经验,有血有肉,可歌可泣。不仅接地气,充满泥土的芳香,更彰显城市的精神,足以让一代又一代人去延续和传承。
借助闽宁镇这样一个宁夏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把脱贫攻坚精神,真真切切地搬到舞台之上,让脱贫攻坚精神变成舞台上看得见的欢乐、悲伤;把脱贫攻坚精神,变成能被感知的情绪,深深刻在每一个观众心中。从这个角度而言,《情系贺兰》在讲述脱贫攻坚精神的同时,也在进行另一个层面上的脱贫——不仅“脱”了物质上的贫,更是要带领大家“脱”了精神上的贫。
只有“脑袋”和“口袋”同时富起来,才能发挥出文化自信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电视剧《山海情》,还是话剧《情系贺兰》,都是取材于本地实际,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而形成的文艺作品。它们就是通过大家更能接受的方式,让脱贫攻坚的精神,融入到每个人心中,在提高我们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彰显出了文化自信。
也正是如此,我们需要更多像《山海情》《情系贺兰》这样“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而这就需要城市有更活跃的文艺市场,更浓厚的艺术创氛围和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打造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更能打动人心的文化产品,让其中传达出的文化自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熠熠生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滋养着城市的生命力、激发着城市凝聚力、提高着城市的竞争力。继往开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让文化薪火相传,让创造生生不息,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石,为城市发展铸就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