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摘自《东南早报》的消息:人为儿女付出了这么多,身为子女,你为父母做了什么呢?几位受访者都表示:“还真没有为老人做过什么。”
会计师郑先生的儿子开始上幼儿园了,孩子是郑先生妈妈一手带大的,上幼儿园后也一直是他妈妈接送。在接受采访时,郑先生表示对父母很感激,但是想了很久,也没想出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事。
郑先生说,工作以后每年过年都会给父母包红包,但是他们不舍得花。郑先生儿子出生后,父母就把钱花在孙子身上了。
三明的易先生在泉州工作,爱人是泉州人,他们的小孩就由岳母来带。逢年过节,易先生会主动买些衣服和小礼物送给岳母。
市区张先生夫妻是典型的“工作狂”,他女儿出生到现在都是由他父母照顾,上学后,也是他父母负责接送。张先生父母很喜欢跳国标舞,退休后两人经常去跳。张先生的女儿出生后,为了照顾小孙女,他们只能忍痛割爱了。
“我们看着也难受,但是由于工作,实在没办法自己照顾,请保姆也不放心。”张先生说,现在女儿慢慢长大了,节假日他就带一家人到附近景区走走,老人家非常开心。
小王的女儿从出生起就是家里的老人带,“我妈妈来给我带孩子,每个月我和妻子给她2000元”。
家里有妈妈照顾女儿,小王和妻子特别放心,老人负责陪玩、煮饭喂孩子,反正就是围着孩子转。小王说,2000元与其叫做“带孙费”,不如说是小辈对长辈的一份孝心。“本来爸妈年纪大了,就要给他们一些生活费。何况妈妈自从我女儿出生后,为了尽心照顾,还把工作辞了,肯定要多给她钱。”小王说,老人很辛苦,他们为儿孙真的是无私地付出。父母经常给家里买东西,等于是把孝敬他们的钱又还回来了。
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霖告诉记者,老人们愿意照顾孙辈,是人之常情,体现中华民族“隔代哺育”的传统。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郭荣茂博士也表示,“老人带孙”的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有其合理之处:一方面老人照顾小孩更有经验,相较于家政人员,也让子女更为放心;另一方面,老人在照顾小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欢乐,弥补内心的空洞。
“老人带孙”现象也会引发一些负面效应,例如隔代教育产生的弊病、老人两地分居等。郭荣茂说,有些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照顾幼小的孙辈,背井离乡到子女工作的城市,成为“老漂族”。他们的另一半由于还没退休,或者是不习惯城市生活,或者是住房问题,留守在老家,可能会导致留守老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作为子女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老人两地分居不是长久之计。当然,若是老人坚持不愿意过来,那子女也要尊重老人的意愿。但是对留守老家的老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经常打电话问候,节假日或周末,有条件的话,尽量让老人团聚。”商黎霖表示。
至于有媒体报道老人索要“带孙费”,商黎霖认为这是合理的。“有些老人没有帮子女带小孩时都会去做一些零工,补贴家用,但要照顾小孩就做不了了,作为子女给予一点补偿,也没什么不对。”商黎霖说,“带孙费”要根据子女的生活情况来定,最好跟子女好好协商。
“我个人觉得‘带孙费’是合法合理的。老人带小孩也是一种劳务输出,理应有一定费用,且带孙时购买生活用品等,也会产生一些费用,子女给予一定的补偿也是应该的。”郭荣茂说,作为子女理应主动给父母这笔费用,如果由老人开口索要,那就变味了,可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