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城市新闻 > 聚焦

“15分钟文化圈”,才是城市的诗和远方(图文)

时间:2017-09-11 13:36:15  来源:东方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郭元鹏

9月7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9月9日,市文化局就意见作了说明。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密度,意见提出一个量化标准: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规划基层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打造“15分钟文化圈”。9月10日《新京报》)

“15分钟文化圈”的布局,是对寂寞文化的坚守,是对文化社会的倡导,这种投资再多都不为过,有文化的城市才有色彩,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品位。让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阅报栏、图书室、书店、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场所,是好事情。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文化圈”具有吸引力,让市民愿意步入这个圈子。

想说说我身边的一件事情。我们当地的一家新华书店,这几年演绎了“最尴尬的巨变”。原来新华书店场地有1000多平方米,街头的门面有4个大门。慢慢的,从4个大门变成了3个大门,从3个大门变成了2个大门,从2个大门变成了1个大门。如今连1个大门都没有了。市民购买书籍只能从旁边的“小门”进入二楼。在二楼里蜗居的新华书店所剩场地寥寥无几。为何会遭遇“尴尬的巨变”?由于生意不好,新华书店将自己的门面一次次租赁给了其他生意人。这也难怪,收取的房租比卖书的收入还高,新华书店也只能为了利益委曲求全了。

我想通过这个小小的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内容永远是吸引市民的王者。新华书店遭遇的“最尴尬的巨变”,是因为门庭冷落车马稀。购买书籍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新华书店这样的文化部门能融入“15分钟文化圈”又能如何?老百姓不愿意进到这个圈子里,再方便也枉然。

建设“15分钟文化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15分钟文化圈”具有吸引力,让百姓愿意融入这个圈子里。让百姓愿意融入这个圈子里,就要让“15分钟文化圈”融入到“百姓生活圈子”里,也就是说,你提供的文化服务,必须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文化场所都是“人迹罕至”的,文化站、博物馆、图书室、阅报栏落满了尘埃。这固然和娱乐方式多元化有关系,但是也和文化服务固守传统有关系。书籍的内容如何适应快捷阅读的需要,书籍的内容如何与年轻人的需求对接,文化站的娱乐方式如何与百姓的诉求融为一体,博物馆的陈设如何吸引学生的关注,这都是需要精心变革的。

只是交通便利了,只是寻找方便了,只是放在百姓的身边了,还是远远不够的。别让“15分钟文化圈”遭遇门前车马稀。“15分钟文化圈”,才是城市的诗和远方。

最新信息

  本网讯 如果一生大海和草原只能去[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如果一生大海和草原只能去[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