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了首家24小时阅读空间——位于秣陵路一幢民国建筑内的“二楼南书房”将于本月中旬正式开业。不过这里不卖书,只取阅、借阅,店主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面向公众的文化空间,让民国建筑与阅读之美完美融合。
相信每个爱书之人都会被这条消息触动。也许因为生活繁忙,你永远不会推开这座书房的门,但只要城市里存在这样一个角落,在深夜里还亮着一盏灯,可以供身体栖息,让心灵驰骋。只要想到念到,我们就会感到一点慰藉,城市的夜色也变得温暖了几分。
其实不论卖不卖书、是不是24小时开业,也不管叫阅读空间,或是书房、书坊、书屋,“二楼南书房”本质上都接近于独立书店。所谓独立书店,即独立形态,独立品格,独立操作。与传统书店相比,独立书店的创立初衷更加回归阅读本身,很少掺杂商业和利益的考量。独立书店的选书、装饰、经营,都代表着店主的品位和审美趣味,纵然藏身陋巷,也总有知音千方百计寻来,与生俱来具有相应的美誉度、忠诚度和交流氛围。
书店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平台,其存在意义绝不只是单纯的图书销售,而是代表了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肩负着互动与社交的功能。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认为:“书店应该密切参与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家书店跟城市的精神生活没有关系的话,它很快就会死掉。如果跟城市精神生活契合,即使你今天活得困难一点,明天的日子就会改善,后天会活得很快乐。”
不少人纠结于“二楼南书房”如何盈利,能不能持续经营。的确,数字化大潮之下,传统书店日渐凋零,各种独立书店尽管逆流而上,不断尝试、突破,仍举步维艰。传统书店为什么日渐消亡,因为它只卖书,基本不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人们也无法在其中得到文化体验。相反,先锋、万象、西西弗等独立书店以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气场相近的读者聚集,所以渐渐“活得快乐”。与成名已久的书店比,“二楼南书房”这样介于书店与图书馆、书吧之间的存在方式,更加小众,实验味道更浓。不过,在参与城市文化生活上却一脉相承;而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和交流空间,小而美、小而专,也正是独立书店发展的方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去年此时,李克强总理肯定了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不打烊的创意举措,认为这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今年两会上,李克强再次发出“让阅读无处不在”的呼吁。我们不知道“二楼南书房”能存在多久,但就如书房口号“不灭的理想,不关灯的书房”,这一盏灯照亮了城市的文化空间;以后还会亮起更多这样的灯,让阅读无处不在,让城市灯火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