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作为一座转型发展中的城市,现在已经全面进入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历史阶段。要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动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全面提高,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富有活力、特色彰显的现代化城市。
关键词:发展坐标
建设城市既要好看,更要好用,对外要有形象,让社会认可和赞同;对内要有品质,让市民宜居宜业。要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以战略思维来审视规划工作,使规划具有长远的眼光、科学的预测和理性的控制,既立足当前,又预见未来。要坚持科学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坚持区域特色,注重文化品位;坚持环保优先,打造生态文明;坚持统筹兼顾,加快城乡一体化,全力促进城市发展提质,坚决避免和防止“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要突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抓到底,引领建设“百年城市”。
关键词:文化品牌
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规模大小,更在于是否有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坚定文化自信。长春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必须牢牢抓在手里的“底牌”,要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努力在城市建设中烙上具有长春特色的文化印记,不断创造经典、塑造“大美”。现在长春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文化、电影文化、雕塑文化、冰雪文化、警示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全面实施文化注入与表达工程,真正把文化基因注入城市发展,让城市根植于文化之上,让文化流淌于城市之中,进一步写好长春城市建设的“文化篇章”,不断提升“休闲消夏胜地、冰雪体验之都、文化游览名城”的品牌形象。
关键词:承载能力
城市功能是决定城市未来的核心,必须做到科学超前,高水平抓好现代化都市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双核带动”战略。一方面加快建设新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兼顾软件和硬件的立体配套,兼顾城市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协调,兼顾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努力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抓好旧城改造提升,坚持综合开发、立体整治、保护传承、有机更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品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五大工程”。要顺应城市发展新需要,建立城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围绕提升功能,突出补齐短板,注重集约高效,统筹地上地下,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交通建设工程、住房改善工程、要素保障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重点项目,要确保完成全年投资和建设进度,地铁1、2号线要按照预定目标加快实施, 5、6、7号线和空港线、双阳线前期工作要抓紧推进,努力为城市“强筋壮骨”。努力突破“三大瓶颈”。要着力破解“钱从哪里筹”的问题,通过“向上争、市场融、银行贷、向外借、自己筹”,积极解决城建资金需求;着力破解“征拆怎么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征拆主体责任,坚持依法依规推进,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着力破解“人往哪里走”的问题,把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核心,确保每一个被征拆群众都依法得到妥善安置。
关键词:宜居指数
要彻底改变粗放管理方式,向智慧化要效率,向网格化要效能,向精细化要效益。要从百姓需求出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不断提升长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整体水平。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为契机,深入推进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园林、城市水域、城市绿地建设,努力实现“有路皆绿、有水皆绿、有城皆绿、有地皆绿”的目标。要坚持“为了人而管好城市”的思想,进一步强化“管理即服务”和法治化、全周期、合作性的管理新理念,全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努力创造更加安全健康、便利有序、和谐文明的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放心、更舒心、更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