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小区门禁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自动扫描小区住户,方便进出;街边的路灯,可以根据环境和人流自动调节开关和明暗,还可以给汽车充电、充当网络热点;垃圾箱自动感应垃圾存量,及时发送通知并规划导航信息,便于垃圾收集……
经过几年的建设,智慧城市在中国正从规划变为现实。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应用越来越丰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场景也已成为很多城市居民触手可及的便利。“十三五”时期,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继续发力,并为全球提供实践和经验。
智慧应用覆盖各领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日益完善,各类智慧城市应用正在被广泛使用。其中,在智慧城市建设最突出的浙江省,通过与运营商及相关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智慧城市的相关服务遍地开花。
在嘉兴,市民去医院看病,不仅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挂号、缴费、查看报告等全过程,还无需携带现金和社保卡。自2014年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帮助医疗机构接入开放平台以来,浙江已有超过100家公立医疗机构加入该计划,超过千万人次通过支付宝完成了就医费用缴纳。
在沪杭甬高速,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方式缴纳高速通行费,不仅简化了收费程序,而且节省了收费时间。目前,浙江全省高速公路已有200条车道支持通过移动支付缴费。
缴纳社保、学费、交通罚款,查询和申报纳税……作为第一个建立覆盖全省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和全国第一个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的省份,在浙江,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政务缴费。据介绍,未来包括医保费、不动产登记费等200多项收费,都将纳入统一支付平台。
从医疗、政务到交通、社区,智慧城市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很多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参与其中。移动、电信、联通近年来已累计和超过300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蚂蚁金服则已与全国25个省(区、市)的352个城市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展合作,推出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
超五百个城市提出目标
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让城市迈向“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目前,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16年年底,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400亿美元。到2017年,至少20个国家将制定智慧城市政策,确定投资优先级、技术和业务指引。
而在中国,历经多年试点,2014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十三五”时期,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提速。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中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目前,已有290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有超过300个城市和移动、电信、联通、蚂蚁金服、腾讯等企业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协议。业内预测,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相关市场规模将有望扩容至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级别。
华为企业业务集团副总裁马悦认为,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作为基础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人与信息、资源、服务等要素之间建立了全联接,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民众生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数据应继续开放
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数据不够开放、“信息孤岛”等现象,这些掣肘也造成了智慧城市“千城一面”缺乏特色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智慧城市需要各种便民惠民的智能化应用项目来支撑,涉及使用政府部门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源。目前,一些政府部门虽然握有海量数据资源,却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开放和共享机制。
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已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点。国内一些城市在这方面已开始发力。
本月,《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专门规范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的政府规章。办法明确,公共数据开放实行目录管理,数据开放应采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易于获取和加工的方式。
近年来,上海市持续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目前政府数据服务网的开放内容已基本覆盖各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涵盖了资源环境、道路交通、信用服务等12个重点领域,累计开放数据资源超过1000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增强公共资源的服务化。针对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等,政府部门要进行有效整合和开放。数据资源的价值不仅是搜索和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开放和共享、交易和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