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住建部获悉,各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2.6%。下一步,将指导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示范样板。
垃圾分类对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土地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2019年,住建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各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分类制度上,全国21个省(自治区)、173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方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此外,分类体系也初步构建起来,46个重点城市率先建立比较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分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2.6%。
除了制度、体系上的完善,住建部提出,各地还要在回收利用上下功夫,着力抓好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发动群众,积极探索“一袋式”上门回收模式。
为畅通回收渠道,住建部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可回收物交投点、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三级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促进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同时,各地应抓好大件垃圾回收利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住建部表示,将指导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尽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除了地级及以上城市外,未来县级市试点工作也将有序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