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江西、河北等地结合历史文化展示利用和群众需求,将建设的城市书房打造成集图书借阅、亲子活动、文创产品、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城市书房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阅读的场所,也成为游客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是“三湾改编”发生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位于永新古城核心区域的南门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遗产集中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永新人的历史记忆,位于该街区的老街书房就见证了永新县在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自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书房设立在永新县历史最悠久、昔日最繁华、原住人口最多的街区,旨在以书房为载体,收集整理古城记忆,传承红色文化。”
书香浸古建,有效激活城市文化记忆。老街书房是永新县首家城市书房,于2020年开建,202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书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定位为“文旅融合”“古韵留存”“红色文化传承”。据悉,书房拥有藏书1万余册,已实现全县图书馆馆藏书通借通还服务。老街书房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免费开放文化服务,书房内书籍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涵盖科学、文化、经济、儿童读物等类别;书房设有地方文献、历史文献、红色文献等众多专题书架,开设了少儿阅览区域、成人阅览区域、休息区域、多功能活动区域等各种功能区,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喜爱。书房内独具特色的原木设计以及别具匠心的氛围营造,更是吸引了不少人拍照打卡。市民汤先生说:“自从有了老街书房,大家在南门老街重寻永新记忆、体验永新文化、品尝永新美食后,总会走进这处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享受阅读时光。”
站在河北省唐山市培仁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书房前,红砖灰瓦泛着岁月的痕迹,欧式风情设计尽显知性与浪漫。相关负责人谈到,如果说培仁教育记忆馆、金达记忆馆是历史文化的讲述者与记录者,氤氲着培仁历史文化街区厚重的人文气息,那么城市书房更像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让每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都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
城市书房坐落于培仁历史文化街区东南侧的一幢欧式建筑内,建筑面积约607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不同于外观的复古风格,书房里面的装饰充满了现代文艺气息,高低错落的书架、璀璨明亮的吊灯、淡橘的色调,都给人温暖、舒适之感。据介绍,书房目前拥有藏书1.7万余册,可与唐山市图书馆和其他城市书房、社区分馆通借通还。内部设有儿童阅读区、成人文献借阅区、漫享生活咖啡区,同时配有电子图书自助借阅机、自助借还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开馆一年多来,城市书房已经成为街区里备受人们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在一方小小天地间,阅读、艺术、文化、休闲等功能有机融合,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在这里与书为伴,慢享时光。相关负责人表示,有设计、有温度的城市书房进一步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赓续传承了城市文脉。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现存最古老的街道,它既是龙泉古城的魂,也是龙泉文化的根,更是一代又一代龙泉人心中温暖又美好的乡愁。西街城市书房就坐落其中,建筑面积250余平方米,内设藏书区、亲子阅读区、自习区、品茶区、文创区等,现有藏书1.17万册,涵盖了经典儿童绘本、文学小说、历史传记、科普知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各类书籍。
院中井、木地板、留声机……位于宁波市余姚市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阳明书房古色古香,坐落在徐氏洋楼。据了解,徐氏洋楼为民国时期上海兴业银行行长徐某归乡所建,主楼为三开间双层建筑,花格门窗,水泥抹面墙体,饰有水泥明柱,柱头为石膏雕山花,外围一圈阔叶缠枝,尽显民国建筑之韵味。
阳明书房为余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个承载丰厚人文内涵的“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目前,阳明书房有可借阅图书3000余册,其借书系统与市图书馆系统互相联通,可实现随处借、随处还,让更多市民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参与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助推“阳明故里智汇余姚”城市地域品牌建设。
辽宁省沈阳市时代文仓城市书房所在地曾是东贸库的一间旧仓库,东贸库始建于1950年,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
当人们走进时代文仓城市书房,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时尚与文艺融为一体的魅力让人着迷。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畅销小说,从哲学著作到儿童绘本,应有尽有。书房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与简洁明亮的玻璃幕墙相互映衬,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到了夜晚,时代文仓城市书房更是展现出别样风采。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书房就像是一座被点亮的文化灯塔。从外面看,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地面上,与周围的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关负责人表示,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沈阳市民提供了优质的阅读和学习场所,更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它唤醒了人们对过去工业历史的记忆,使曾经的老厂房重新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