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讯(张俊) 近年来,扎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的沂水县夏蔚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耕这片红色热土;聚焦群众所愁所盼,抓好民生服务质效;落实好惠企利民政策,厚植新时代群众满意强大“基因”,抓牢抓好信访热线纪检等工作,持续推进全域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弘扬沂蒙精神这篇大文章。
一.聚力党建引领,夯实作风建设,画好群众满意“同心圆”
近年来,夏蔚镇始终坚持和加强公共服务工作:一是强化基层组织领导力。推进民生诉求首问负责制,针对信访事项、热线工单,坚持五级书记“一把手”批办机制、大办协作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开好支部主题党日。将群众路线、党风廉政、乡村振兴、信访热线等内容,从内而外不断抓好党的宗旨意识、群众路线教育力度充实主题党日学习中,层层压实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主体责任。三是大办、管理区及村两委会议集中讨论议题。将六大方面高频问题、纳入集中讨论环节,群策群力,把问题解决在阳光下。截止当前,已有六大方面高频问题317个纳入大办、管理区、村三级会议议题,当场解决301个,部门联动解决16个。四是借力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优化作风。深入教育整顿同时,设置党员先锋模范岗60余处,调动近千名在家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投身乡村振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用优良的党员干部作风,强化担当、主动作为,以行动换满意。以上四线联动,齐头并进,确保群众工作质效双高,不断画好群众满意“同心圆”。
二.聚力疑难攻坚,办好民生实事,做好群众满意“贴心人”
脚下沾满泥土,服务才更有力量。近年来,夏蔚镇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惠民生、暖民心,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一是抓好居住和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四好公路”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红绿融合”、曹姚路河东岸辅路建设等工作。近年来,已规划建设“四好公路”5条、中桥2座;曹姚路河东岸辅路及村村通、户户通道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红绿融合”方面,已完成沿线河道清理、沿路绿化亮化,新安装路灯900盏,新建排水沟26.7公里,新修道路9.6公里。在夏蔚,一路走来,道路干净整洁、环境清新优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二是抓好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场所。成立了2支镇级文艺演出队,深入村居社区,开展公益演出送基层文化惠民活动,今年已开展51场次,下半年计划再组织50余场次,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始终聚焦群众所思所需所盼,不断解决有限的文体场地设施与居民日益高涨的文体活动热情之间的矛盾,打造提升各种文体设施,及时更新各处健身器材,截止当前,已在镇直打造健身公园1处,实现了51个行政村几乎村村有广场,村村有健身器材,真正打通了惠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抓好社会治安。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沂蒙山区落地生根,开展镇村干部大走访,入户访民情、听民意,面对面、零距离耐心听取群众对“双提升”意见、建议;深入村组联合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7次,全面摸排矛盾纠纷300余件,积极妥善化解上报矛盾纠纷,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四是抓好困难群体帮扶。大力帮扶老弱病残,依法依规公正公平公开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力争应保尽保。今年以来,低保、特困供养、困境儿童已全部帮扶救助到位,坚决杜绝社会福利分配不公问题。五是抓好基本医疗。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新建沂水县人民医院夏蔚分院,联同王庄医院,夏蔚分院新院区的启用和县医院专家团队的入驻,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诊疗环境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缓解了周边群众看病远、找专家难的状况,获得了辖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的群众一致好评。六是抓好教育提升。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持续充实师资力量,辖区内现有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2所及小学学区5个,附属幼儿园3处,独立幼儿园3处,在校教师270余名,可满足所有学龄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尽学;同时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针对入学难、防溺水等问题重拳出击,切实维护学生健康成长。
三.聚力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做好群众满意“连心桥”
坚持舆论先导,先声夺人。今年以来,针对群众满意度工作,夏蔚镇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全覆盖立体宣传:组织镇村干部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媒体转发宣传,日常宣传300人以上大群我镇现有60余个;组织开展进社区、进集市、进商超、进居民区等线下宣传活动10余次,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村级广播、横幅、电子显示屏、传单、文化汇演下乡等载体,多渠道多方面联动宣传人居环境、基本医疗、社会治安等六方面工作成果,广而告之、家喻户晓,直接受众3万余人,切实提升了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
只有始终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牢牢抓在手上,建立一个问题、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和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敢亮真功夫、敢啃“硬骨头”,才能破解就业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办证难等民生难题,才能提升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居有所安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只有对群众的“有求必应”,才能换来群众对我们的“一呼百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