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爱心城市

焦虑的非京籍家长:入学审核各有不幸

时间:2017-05-23 15:32:49  来源:财新网  作者:蔡家欣 陈少远

“10至15万一个名额”,非京籍家长陈欣(化名)听说,这是海淀区的房东出借房子让租户的孩子在北京上学的市场价。

告诉她这件事的另一位非京籍家长本来也想掏一笔钱,借用房东家的学位资格,但因商量未果,所以“咬咬牙自己买了个房子”。

时值5月中旬,北京开启非京籍儿童入学资格审查。在北京,父母长期在京生活工作却无北京户口,孩子便也是“非京籍”,只有“五证”等一系列材料满足各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要求,这些儿童才具有在北京上学的资质。

在北京2014年确定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目标后,人口调控被列为该市对各区县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而严控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孩子入学,成为首都教育功能疏解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4年以来,以“五证”为凭的非京籍儿童在京入学红线不断收紧。它们包括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居住登记卡或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如果非京籍家长为租户,审核时的实际居住证明就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租住房屋产权证、房东身份证等材料。有的区需要在现场联审时,房东到场签具知情同意书。

在教育资源富集的西城区和海淀区,对于想为孩子谋一个入学资格的非京籍家长,一个隐形的市场悄悄产生。

陈欣告诉财新记者,她所在的昌平区某小区,有一个孩子今年升小学的租户,已备妥了租房税、合同等各种手续,但房东突然变卦,“要求租户给他们支付5万才配合”。

入学资格审查的日子临近,财新记者获知了不止一起房东坐地起价的案例。

比起以往,北京今年列出了对住房情况更为严苛的审核要求。例如,西城区和海淀区明确规定,多人合租房不能作为开具证明的依据。而在东城区,租住违规开墙打洞或者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及房屋使用性质的房屋等开具的证明无效。

事实上,“五证”只是基本线,一些市区要求家长开具的“相关材料”,对工作地区和社保缴纳提出要求。在前两年,有区县的相关入学要求多达20项,甚至细至水电费缴纳单。

非京籍家长不敢掉以轻心。自5月以来,财新记者走访北京各区教委,多次见到有非京籍家长聚集,排号等待咨询意见。在接近30摄氏度的高温下,他们极为耐心,不停翻阅入学手册和各式材料,发问事无巨细。

“我们多么担心,万一因为自己一时疏忽,孩子就没法在北京上学了。”陈欣表示,从网上登记信息,到准备审核材料的每一步,她和丈夫都小心翼翼,如果错走一步,就“意味着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北京生活的所有积累,都要结束。”

陈欣将今年亲历非京籍幼升小资格审查的经历撰文发表,近日引发“刷屏”关注。北京近年不断收紧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政策后,效果立竿见影。根据北京市教委《‪2001-2015‬年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材料》,在小学阶段,非京籍就学人口占全市小学生的比例,从2013年起持续下降。这一比例在2001年至2013年间,从11.3%逐步上升至约45%。此后出现拐点,2015年又降至41.6%。

未来,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供给情况若持续紧张,非京籍儿童入学门槛或继续升高。

据《北京日报》报道,2017年海淀区小学的入学需求约为2.9万人,学位缺口近5000个;初中入学需求约为2.3万人,学位缺口近4000个。根据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人口结构模型并综合考虑各项政策,北京师范大学一项多院系合作的研究预测,从2015年到2025年的十年中,北京市小学生入学人数将在17万人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最终稳定在25至30万间。

“彻夜排队,能做的都做了”

5月16日,昌平区开始现场提交审核材料。15日晚20点,陈欣所在的昌平区某审核点虽空无一人,但已有家长事先到达,用凳子占了位。

在之前的公开撰文里,陈欣回忆,她和丈夫效法,动用了座椅垫、硬纸板及保险安全带等物,留下“排队用”的占位凭证后回了家。

回到家,陈欣的丈夫刷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已经排在昌平区回龙观审核点前的队伍里。“为了娃上学,今晚在这里过”,这位家长写道。5月15日下午,回龙观的非京籍家长们自发发号,排起长队。现场照片显示,紧挨着审核入口,不少家长甚至有老人蹲坐在小板凳上,还有帐篷支起。

陈欣见状“不放心了”,收拾了枕头被子和备用御寒衣物让丈夫赶紧出门排队,“本来想让她爹在家睡一觉起来一两点钟再去的”“在车里睡也是睡,早点去得了”。

晚上十点多,陈欣的丈夫出了门,将车停在占的位子旁边,守了一夜,等次日早上5点陈欣来接应。

昌平区提交材料和初审的时间从16日持续到21日,前后不到一周。19日下午,财新记者来到回龙观审核点,现场依然残留用石板、木板临时支起的小板凳等物。

现场一名保安告诉财新记者,家长们主要扎堆在头两天提交材料,16、17日两天排队“场面壮观”,甚至在15号下午就“排了上百人”。

一名再度到现场进行咨询的家长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透露,家长们之所以都挤在前两天来提交材料,是预防材料审核不合格,可以及早补办。这名家长告诉财新记者,他在15日凌晨一二点就起床排队了,“太焦虑了,睡也睡不好”。

陈欣也有同样的焦虑。她写道,从一开始在网络上登记采集信息,她就表现得紧张过头,孩子的实际血型与户口登记不一致,她惴惴不安,多方询问;排队的当天夜里她“惊醒三、四回”,“怕错过了闹钟”。

交完审核材料,陈欣和丈夫“元气大伤”,双双累倒。审查结果将于26号公布,“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做的都做了”,陈欣写道,“但是事情还远远没到尘埃落定的时候,接下来会是什么样,我们也不知道”。

“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老天爷总会让我们有办法往前走的。”陈欣说。

“还有什么变数也不知道”

财新记者第二次在朝阳区教委门口遇到刘青(化名)时,她正满头大汗,“我都已经跑了四趟教委了”。

刘青和今年即将升入小学的女儿都属于非京户籍,但刘青的爱人却不是。刘青告诉财新记者,夫妻两人来京奋斗十多年,两年前,爱人决定攻读北京某高校的博士学位,户口也因此迁到学校的集体户。

但恰恰是这个“北京户口”让刘青为小孩入学的事情奔波不停。

刘青告诉财新记者,爱人的“北京户口”并不被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体系认可,“教委说这种属于临时户口,不能按京籍对待,还是得走非京籍入学渠道,办理五证审核”。

但问题没那么简单。根据2016年北京市《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居住证的办理对象为“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非京籍市民”,这意味着,具有“京籍”身份的刘青爱人并不具备办理居住证的条件。

居住证是非京户籍儿童获得在京入学资格的重要凭证之一。2017年朝阳区非京籍儿童入学审核细则要求“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有朝阳区居住地相关机构制发的、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卡、暂住证)。

刘青并未在任何一份官方文件上找到自己这种特殊情况的解决之道。为了确保女儿能够在京顺利升学,早在5月8号全市信息采集开始前,她就多次带着大摞的证明材料到教委确认女儿的“入学资格”,经过多次补充、修改材料后,最终得到教委工作人员“没有什么问题”的回复。

5月8日,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信息采集平台开放。刘青登录系统后却发现,“资料填不下去了”。朝阳区采集系统只有京籍和非京籍两个入口,但是非京籍入口端仍要求必须填写监护人双方的居住证信息。

为此,刘青到街道进行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此事归教委管”;刘青又重新到教委门前拿号排队,最终教委回复“此事需要街道或乡政府进行线下审核”。

让刘青忿忿不平的是,一方为北京临时户籍的情况“肯定年年都会有”,但是朝阳区“政策和系统都没有考虑”,“像海淀,除了京籍和非京籍入口外,还有一个其他选项”,并且“(朝阳区)教委并没有说明线下审核应该要怎么操作”。

虽然已经得到“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的答复,刘青还是担心,“(信息)不是还没提交吗,还有什么变数也不知道。”

“实在不行,只能离婚了”

李方(化名)和妻子来北京六年了。目前,李方在朝阳区经营一家企业,妻子则在朝阳区另一家方便面厂工作。

按照规定,他们的孩子在朝阳区入学需要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提供在朝阳区的务工就业证明。

李方属于个体工商户,因此需要提供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要满足朝阳区的入学条件,李方成为法定代表人的时间距2017年5月17日要满6个月以上(含6个月),但李方的营业执照“还差13天才满6个月”。

另一方面,尽管李方的妻子在朝阳区工作,但社保却在怀柔区。按照朝阳区相关规定,适龄儿童在京入学,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应该提供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并且要求至少一方在朝阳区。

最终,李方夫妻的两份证明材料都不符合朝阳区的要求,他们的孩子也因此被挡在北京公立学校门外。

李方认为,妻子作为员工,对于社保问题“别无选择”;他也理解企业的行为,“很多企业在北京各个区都会合作,不可能每个区县都设立社保缴纳账户”。

同一天,和李方一起在朝阳区教委门口等待咨询工作意见的王玲,也同样被卡在社保问题上。

早在几个月前,王玲就把小孩的入学材料准备好了。但是距离材料审核的仅有一步之遥的关口,她在打印材料时发现“社保中间断缴了一个月”。

王玲告诉财新记者,这是因为单位也不知道社保里没钱了,后来也已补上,“但是补的就是不行”。按照朝阳区规定,非京籍儿童入学,其父母应该提供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连续按月缴纳6个月以上的社保记录,且至少一方在朝阳区缴纳。

“不过我爱人的条件是符合要求的”,王玲表示。因此,两人抱着侥幸心理,到朝阳区教委进行咨询

王玲透露,有人向她“支招”,只要夫妻“离婚”,小孩上学的条件肯定可以满足。她表示,“实在不行,只能离婚了”。但是王玲对“离婚”也表示担心,“不知道对离婚时间有没有要求”。

李方则暗下决定,若公立学校确实不能上,就送小孩到北京的私立学校,“小孩应该要父母亲自带管,才能更好地成长”。

李方称,在他居住的西直河村,去年仅有3个非京籍小孩获得在京入学资格。他告诉财新记者,就他所见,距离西直河村五百米的一所私立学校每个班级容纳了65名学生,但附近的公立学校每个班级仅有25名学生。

最新信息

  在秦皇岛“好人广场”上,志愿者[详细]

推荐信息

  在秦皇岛“好人广场”上,志愿者[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