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林绿化、市政设施、供气供水、垃圾处理工作再提升
改造提升后的厦门环岛路 施辰静/摄
厦门湖滨中路焕然一新 施辰静/摄
现在,清晨走过湖滨南路南侧民生银行旁,舒适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脚下是刚刚铺好的透水砖,边上是沥青铺设的自行车道,吐露新绿的行道树旁,是平整宽敞的机动车大道,人车分流规范有序。
道路两旁新更换的乔木宫粉羊蹄甲,在初夏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朵,改造提升后的湖滨南路,展现在市民面前的是一道整洁、清新、亮丽的城市新景观。
这是厦门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提升的一幅典型缩影,也是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的具体体现。夜景更美,道路更亮,城市更新,供水供气更便利,厦门在灾后再度扮靓城市容颜,正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道路绿化:路面更平整,城市再添绿
浦南花园小区居民叶女士最近发现,湖滨中路上的井盖换了,让她感到惊奇的是,如果没注意看,井盖好像“不见了”。
厦门市政集团高级工程师于洪波说,井盖其实还在,只不过城市道路翻新后换上了可调式下沉井盖,井盖更实了,与道路更加融为一体,可以防沉降、噪音小,施工也方便。
开车经过公园东路西侧溪岸路口,宽阔的六车道,新铺就的沥青路面平整通透,道路两旁的陈设工整简单,白色的电线杆整齐划一,路面上重新油漆刷新的交通标志线指示清晰。
于洪波介绍,沥青路面段的拆除改造包括铣刨原有沥青路面、路面病害处理,障碍墩全部拆除新建,路缘石仅更换破损的,被挖除的路缘石的混凝土基础也一并挖除新建。
据厦门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15日,全市129个市政项目人行道已基本完成,主要进行扫尾工作。沥青摊铺总面积预计约120万平方米,目前已施工约70万平方米。
路面的底子更硬朗了,而新完成的道路和沿街绿化更加绿意袭人,美不胜收。
环岛干道上,新增加的棕榈植物摇曳着热带风情,地表植物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连势成片;鸡蛋花、三角梅、高杆铁桑等开花灌木,形成了环岛干道上中层植物的亮丽风景。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绿化、彩化、花化、文化、变化”的景观整治要求,同时兼顾“适种、经济、美观”,厦门的道路绿化栽种抗风、耐盐碱的植物,丰富植物种类,在人行道和适宜栽植乔木的道路分车带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突出林荫效果。同时加大“彩化、香化”力度,推广立体绿化,灵活运用开花乔灌木、色叶植物、下地时花,提升彩化效果,做到“三分种、七分管”。
在文曾路,多色三角梅、波斯菊开成了一小片花海,将文曾路打扮得犹如世外桃源胜境,花香满径。据介绍,其他时令季节文曾路上还将盛开山樱花、桃花、李花、梅花、鸢尾花、千屈菜、大花萱草、夜来香、四季桂、栀子花等四季花卉。
截至5月15日,80多个园林绿化重点提升项目已完成近70%,整座城市散发着浓浓绿意。
市政设施:告别空中蜘蛛网,面子里子齐更新
郭荣泉是厦门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湖滨南路改造提升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改造提升后,他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了湖滨南路上。
改造的工程内容很多,管线缆化提升、老旧管网改造、车行道与人行道提升改造、天桥与地下通道美化、路灯改造、城市家具规整、道路绿化提升等,老郭和伙伴们没有一丝懈怠,一直奋战在一线。
纵横交错的架空电线,就像“空中蜘蛛网”分布在城市上空,让人心烦。于洪波说,此次提升改造后,空中缆化入地的电线就达30多公里,“蜘蛛网”不见了,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市容市貌和抵御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仙岳路,林先生发现,道路两旁的一些“杂物”不见了,人行道变得更干净、清爽了,一些路牌、标志牌、灯杆仿佛也变少了。其实,这是厦门正在做的“城市家具规整”,将占用人行道的箱变、管变设施移动到边侧绿地或城市设施带,还拆除300多座铁塔(含水泥杆),减少了行人过往的安全隐患。
此外,厦门在符合条件的城市道路上,对路灯、信号灯、监控系统、指示牌、公益广告等配套设施实行“共杆”“共箱”设置,做到“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在环岛路、环岛干道等很多路段,老化的灯杆及灯具被更换掉,确保各类照明设施安全运行。同时,加强污水、雨水、市政管线等设施清理维护,确保排水、排污通畅,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等。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三线四片”市政设施提升工作将在6月底完成,8月前将完成市政道路盖面及交通划线工作,及时修复公共设施损坏、人行道破损、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消防栓缺损和“莫兰蒂”台风造成的部分围挡护栏缺损等问题,加强巡查维护,确保市政设施完好。
供水供气:硬件配套大改造, 居民生活更便利
家住厦门老市区镇海大厦高层的伍瑜芳女士最近在淘米做饭时感觉到,自来水龙头水流很大,水压比原来明显强劲很多。
这也是很多住在中山路、镇海路、工人文化宫附近等老市区地段的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在厦门主城区、老城区内,不少供水干管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镀锌管等落后管材,漏失情况严重,老城区的供水干管还存在口径偏小、管网压力不平衡等问题,老旧供水管网已经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要求。
去年11月15日,厦门水务集团全面启动了供水干管改造工作,这是厦门岛内近20多年来首次实施供水干管大改造。今年3月10日,随着最后一条DN1400mm球墨铸铁管安装到位,厦门岛内老旧供水干管改造基本完工,改造的总长度为30公里。通过这次改造,岛内供水管网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供水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可满足未来近20年厦门本岛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
于洪波说,改造后老市区的水压值高达0.1兆帕,约比原来的自然水压高5-10米,水压大幅提升,很多供水不利点更有保障。而在高殿水厂扩容后,东部的供水能力也将大幅提升,目前,高殿水厂的土建项目已经全面完成,正在进行工艺管道安装及自动化二次设计工作,计划6月底完成,届时高殿水厂的日供水能力将增加到90万吨。
天然气是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近日,厦门市重点建设项目西气东输三线厦门天然气利用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海沧天然气门站建成并通气,市民用上了中亚天然气,厦门的城市供气有了海陆“双气源”保障。
华润燃气工程管理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沧门站的任务是接收上游天然气,经过过滤、计量、加臭、调压等处理工序后,接入海沧的天然气主干管,从而进入天然气管网,向厦门本岛、海沧区、集美区的用户供气。
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有序推进,未来城市更环保
每天清晨,海沧天湖小区的居民张先生都会提着3袋不同颜色的垃圾下楼,厨余垃圾放绿色垃圾桶,可回收的瓶瓶罐罐放蓝色垃圾桶,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放黑色桶,这已经成为他和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习惯。
在这个小区内,每个分类投放点都设有餐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类别,保安岗亭还设置了有毒有害垃圾回收点,方便市民投放。
开展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厦门出台的方案,到今年6月底,思明区、湖里区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2017年年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100%。
为此,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做了一系列准备全力推动:加大社会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知晓率、参与度和分类准确率;加快生活垃圾分类骨干和督导员培训;建立考评机制;抓紧试点小区收集、转运体系建设;抓紧垃圾分类终端处理,扩大产能规划建设,做好垃圾分类各项配套工作。
同时,全面推行市政环卫绿化维护管理一体化,“干管分离”,委托或成立区属一级国有企业专职负责环卫绿化维护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交叉、监管不到位问题。
目前,全市已确定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20个,由点及面,不断扩大分类覆盖范围,也涌现出了一些示范点的先进做法。
如思明区海龙小区采用“社区好邻居”荣誉榜和积分奖励方式,提高住户的荣誉感和参与率,实现住户参与率100%、分类准确率30%。湖里区采取“小手拉大手”“大手带小手”相结合方式,大人亲手教孩子分垃圾,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效益。
从社会生活的点滴做起,细节抓起,让环境更干净,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更宜居,市政园林部门的建设者正以这样的努力助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