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中国引发了“诺贝尔文学奖热”,也在瑞典掀起一波“中国文化热”。
从去年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到莫言赴瑞典领奖,两个月时间里,中国因此出现一轮“诺贝尔文学奖热”,而在瑞典则是“中国文化热”迅速升温。
来华出席“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的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前往瑞典领奖,已在瑞典带动了新一轮中国文化热。”
比尔特表示:“就算没有莫言获奖,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但莫言获奖并前往瑞典领奖及演讲,无疑已经激发更多的瑞典人开始接触中国的文化,读中国的书,谈论中国文学。”
莫言本月6日前往瑞典领奖前后,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时刻能感受到“莫言热”乃至“中国文化热”。
瑞典两大全国性日报《每日新闻》和《瑞典日报》8日跨版全文刊登了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演讲的全文。《每日新闻》文化版还用3个版面详细报道了莫言老家山东高密东北乡,以及该报记者对莫言亲朋好友的采访。
瑞典电视制作公司8日也播放了专程赴高密拍摄的莫言纪录片。
斯得哥尔摩皇家剧院甚至还及时赶出一场改编自莫言作品的舞台剧。
莫言作品的瑞典语文本这段时间里大受瑞典人追捧。从去年10月公布获奖消息到12月颁奖的两个月间,莫言的小说竟卖出7000多套,这在全国人口900余万的瑞典堪称奇迹。
瑞典“鹤”出版社负责人古斯塔夫松近日表示,将很快出版莫言的另外4本小说《变》、《透明的红萝卜》、《四十一炮》和《蛙》的瑞典语版。
“莫言热”在瑞典引发“中国文化热”的又一效应是,瑞典教育大臣日前在公开场合宣布,未来10年,瑞典将在初中乃至小学开设中文课,尽最大努力在国内普及中文。
对于持续升温的“中国文化热”,瑞典外交大臣比尔特向记者表示:“瑞典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是‘必需的’。目前,瑞典与中国已有各个层面的文化交流。瑞典政府明年还将推出更多的文化交流项目,进一步推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比尔特还向记者介绍说,越来越多前往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也让瑞典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他说,虽然瑞典高校从去年开始向非欧盟生源征收学费,但这并未打消中国学生前往瑞典学习的热情,“学费的提高并没有影响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我们提高学费是为了瑞典的教育质量。这些增加的学费让高校有能力聘请更多高素质的老师。这本身也有助于中国留学生在瑞典获得更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