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标建筑

哈尔滨大剧院获评“世界最佳建筑”,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时间:2016-03-02 11:19:3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最近,著名建筑新闻网站ArchDail y评选了2015年度世界最佳建筑(其读者大多是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哈尔滨大剧院作为中国唯一获奖建筑,被评为“最佳文化类建筑”。据介绍,哈尔滨大剧院从设计到建成横跨六年时间,其间曾荣登世界各大重要权威建筑、设计杂志封面及报道,如美国《建筑实录》、意大利Abit ar e、荷兰MARK、日本GA、英国ICON等。

就像悉尼歌剧院之于悉尼的文化地标身份,哈尔滨大剧院总建筑面积达7.9万平方米,由包含1600座的大剧场和400座的小剧场组成,它坐落于松花江北岸江畔,远远望去,张力十足的曲线结构很像雪峰,与冰城的北国风光默契呼应,它无疑将成为哈尔滨的“新地标”建筑。而目前,全国大剧院建设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预计未来五年,每年将有10家左右的大剧院建成并交付使用。与此同时,如何运营将成为全国新建大剧院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其中,剧院管理和内容供应将成为主要挑战。哈尔滨大剧院如何交出满意答卷?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就哈尔滨大剧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整合资源打造剧院自己的歌剧团和名角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这座城市有百年的交响乐团,有在中国持续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坚持与热爱,是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音乐的态度。每每提起这些,哈尔滨的音乐人都深感自豪。

省音协副主席、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学清说,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音乐学院和哈尔滨大剧院的建成,是哈尔滨作为音乐之都必备的“三大硬件”。哈尔滨大剧院建筑特色鲜明,具备国际一流水准,可以说,它的“固化符号”有了,接下来就要打造“流动符号”,打造自己的乐团和品牌剧目,实现驻场演出、公共音乐教育、对外交流等职能,让音乐流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刘学清说,中国国家大剧院和深圳大剧院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广州大剧院有自己的少儿芭蕾舞团和童声合唱团,而国际著名的大剧院,几乎都有自己的歌剧团、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剧团等,打造自己的王牌剧目,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哈尔滨音乐学院陶亚兵教授介绍说,哈尔滨是西方歌剧传入中国的发源地,哈尔滨歌剧院的历史不晚于哈尔滨交响乐团。1908年中东铁路建设,俄侨就把歌剧和交响乐带到了哈尔滨。1959年哈尔滨歌剧院重新组建时,中国只有北京和上海建立了歌剧院。当时哈尔滨歌剧院的创作和演出是很有规模的,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哈尔滨交响乐团从哈尔滨歌剧院分离出来,让歌剧院的演出受到了阻碍,因为歌剧是一定要有交响乐团来伴奏的。而哈尔滨大剧院的主要功能应以演出“戏剧”为主,歌剧更应该作为其常演内容。因此,政府有必要整合资源,将哈尔滨歌剧院与哈尔滨大剧院有效结合起来,重新配备交响乐团,恢复其原有的水准和演出规模。

内容为王举办“艺术节”引进经典演出

省歌舞剧院目前正在排演世界经典歌剧《茶花女》,预计四月初首演。该院男高音歌唱家王文说,引进世界各地的高端演出,是哈尔滨大剧院内容供应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以歌剧为例,可以是人们熟知的,如意大利的《茶花女》、法国的《卡门》、俄国《叶甫盖尼·奥尼金》等,也可以是中国题材的,如《图兰朵》。哈尔滨有历史悠久的“哈夏”音乐会,可以利用音乐会举办的时期,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和团队来演出。

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馆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苗笛说,国际一些城市如维也纳、莫斯科、巴黎、柏林等大剧院里,几乎每天都有艺术活动,排练、演出、讲座、展览和参观等,而且活动的安排基本上都是一年前就签好了协定,随后就是照章执行。许多经典剧目的票早在一年前就被预订一空,真正是一票难求。当然,这种繁荣、严谨与规范化的文化管理背后,是细致缜密的工作和理性与科学的决策。从哈尔滨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剧院的生存不能完全市场化,演出严肃音乐的阵地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

1992年,深圳大剧院创办“深圳大剧院艺术节”,开创了全国以剧院命名艺术节的先河。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成为市民每年期盼的舞台艺术表演盛事。言及此,刘学清说,国内外许多大剧院都有自己固定的音乐节和演出季,长期以往就能形成品牌效应。

陶亚兵说,哈尔滨大剧院是公共文化设施,应该更好地体现为民服务的功能。除了引进国内外的高端经典演出,也应该积极联合本地的音乐团体和艺术院校,作为新剧目发布平台和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演出。对于音乐爱好者自己组建的演出团体,只要达到一定的演出水准,也应该敞开绿灯,起到活跃市民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培育观众长期举办高雅音乐公益讲座

哈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田卫平,曾撰写多篇关于古典音乐的评论,是超级音乐发烧友。他说,自己与音乐结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他经常跟同学去听时任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指挥李德伦的演出及讲座。当时票价非常便宜,分成8毛钱、6毛钱和4毛钱三个等级。因为大部分听众是学生,往往演出开始前,只有后排的三分之一座位坐满。李德伦上台一挥指挥棒,示意我们到前面来,然后一边演出,一边细致地为大家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解析,我们就是在那样的氛围下成了音乐爱好者。而李德伦和中央乐团确实做到了放下架子,在北京连续多年举办高雅音乐的普及讲座,才有了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一票难求的今天。

田卫平说,严肃音乐的欣赏不比流行音乐,它确实需要音乐家一边讲解一边演奏,才能让听众从理解到热爱,这需要一个过程。哈尔滨大剧院想要迸发活力,培育观众是第一要务。世界各地大剧院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浓郁的艺术氛围。这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观众群体,哈尔滨大剧院应该多开展针对中小学、高校的专场演出,票价要优惠,同时建立自己的发烧友群体,开展各种主题的线上和线下活动。

王文说,哈尔滨音乐氛围浓厚,人才济济,为全国输送了许多歌唱家和作曲家。我们应该组织建设多支专业、非专业的音乐队伍,将专业和业余相结合,适应不同群体的需要。让老百姓有接触高雅艺术的条件,高品位的艺术才能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音乐修养。

苗笛认为,从文化场所凝聚“人气”的角度看,哈尔滨大剧院在没有演出的时间里,应该尽量多搞公益性讲座、参观展览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合格观众”的培养,更是树立大剧院“艺术竭诚为民”的社会形象。这一点看似普通,实则重要。当观众面对亲切而温暖的艺术殿堂时,他们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

完善服务打造可观可游可参与“文化景点”

目前,全国各地的大剧院都会在春节期间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如深圳大剧院已连续8年承办“深圳新春艺术关爱系列活动”,向市民奉上本土文艺精品演出,并免费赠票。

天津大剧院去年开展了“邀请市民参观大剧院”的项目,不少热心市民带领孩子参与活动,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剧院的歌剧厅、音乐厅、餐厅、教育中心、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了解了大剧院的建筑特色和灵感来源,还有舞台声学、电学等基础知识及音乐知识,活动的最后一站:大型图片展《艺术之光闪耀天津》也受到了市民点赞。此外,天津大剧院的手机APP和微店也正式上市,线上活动丰富多彩。

提及此,我省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出了哈尔滨大剧院配套设施需要完善的建议。王文说,世界各地的大剧院都会建在城市的文化中心地段,哈尔滨大剧院周边应该完善配套设施,尤其是交通要便利,演出结束后,晚上有没有班车和地铁,是解决市民愿不愿意去看戏的大问题。目前,哈尔滨大剧院周边的生活气息不浓,这样会影响它的发展速度。

哈尔滨资深乐迷、东北林业大学朱东哲老师说,如果只是听音乐,哈尔滨音乐厅就很专业了。我认为哈尔滨大剧院应该多引进以视觉享受为主的经典剧目演出,比如说芭蕾舞、话剧、歌剧等。并完善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市民看戏和观光相结合的文化景观。

省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说,我到台湾旅游,最深的感触就是人家把服务做得非常到位,各个层面、大大小小的场所都有人去认真经营,而且人性化,不但有参与互动的内容,比如教你现场做一个小点心、小工艺品;还有脑洞大开的文创旅游产品,比如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翡翠白菜”做成的雨伞,印有康熙、乾隆等皇帝亲笔签名的“朕知道了”的胶带,还有各种各样的书签、茶具等,都会给你带来惊喜。如果哈尔滨大剧院也能完善演出、观光、餐饮、购物等一系列产业链,完全可以与我们的旅游与时尚产业对接,打造可观、可游、可参与的知名文化景点。

最新信息

  扬州"486广场"改造升级项目已进[详细]

推荐信息

  扬州"486广场"改造升级项目已进[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