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广告、活动、公关传播、战略合作及区域代理,请看网站下方相关介绍或致电010-62937502转60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深圳文化未来发展的“十大愿景”、十个关键词

时间:2014-03-07 10:33: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从一个曾经的文化贫瘠的边陲地区跃升到现在的文化创意勃发的中心城市,不仅体现了深圳应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还因为深圳一直有着独特的文化发展理论指引,形成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成熟理念。具体到城市文化建设,我们提出深圳文化未来发展的十大愿景、十个关键词。

愿景一:让深圳观念成为时代精神的领航者。

关键词:观念

――使深圳成为时代观念不断产生、生长的策源地和时代精神的原产地。

深圳注重文化观念的创新,是座观念之城。这里生长观念,然后才生长高楼大厦,观念是深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时,由市民发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解放思想,重视民意,评选产生了深圳十大观念。可以说,这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是改革开放30年国家立场的民间表达。而且这些观念应该说都是开辟时代的产物,在时代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

深圳观念之特殊,在于深圳经济特区之特殊,更在于其力量强大之特殊。

深圳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在体制突破中,深圳观念是前进的冲锋号;在建设道路上,深圳观念是特区经验的浓缩和升华;在文明模式的转换中,深圳观念是城市再生的灵魂,是市民德性的对话。深圳观念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诞生和发展中绽放异彩,凝聚人心,辐射全国,推动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深圳观念是深圳价值体系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深圳观念是深圳人干事创业的赞歌,激励着全体市民的创新创意,催生了一大批富于创新精神的龙头企业,打造了城市的创新品牌和价值品牌,创造了深圳奇迹。

深圳观念是深圳身份的标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深圳观念表达了深圳人对深圳的认知、理解和期待,反映了特区的品格特征,塑造了深圳的形象和深圳的集体人格特征,强化了深圳的城市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具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是深圳的精神图腾和价值符号。

深圳观念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整个世界都关注着中国的崛起,而关注中国自然就要关注深圳,因为深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面旗帜。而关注深圳就要关注深圳观念,因为深圳观念不仅代表了深圳市民的共识,而且代表了中国的城市意向和未来。

观念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产生新的观念,城市就缺乏活力,就缺失了城市之魂。只有做观念文化的先行者,才能率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导航,在城市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愿景二:让城市包容温暖每一个人。

关键词:包容

――以移民文化的包容品格,继续营造多样化生长的健康文化生态环境。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的创造力有赖于它的包容:一是多样文化的包容;二是创业的包容,即失败与成功的包容。

深圳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过千万,移民率达95%以上。深圳吸引移民的最主要因素是梦想。移民城市所具有的包容品格、创新精神,会让来到此地的移民展示各自的个性和才华,创造新生活,使梦想得以实现。移民文化构成了深圳的城市文化基因:生机勃勃、充满个性、创新包容、多元平等,核心是包容品格,造就了包容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冒险拼搏的进取精神。移民社会无一不是产生于曾经的偏僻之地,面对环境的严峻挑战,移民只有敢冒风险、搏命劳作、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才能生存和发展。深圳移民凭借顽强拼搏和开拓精神,克服生活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制度创新的巨大风险,将昔日的边陲小镇建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创造了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奇迹。

开放兼容的文化心态。移民社会具有人口高度流动性特征。移民城市带给深圳的文化特质,就是文化流动的品性。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开放格局,形成了深圳文化流动的典型特征,为移民文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移民文化表现为多元发展的文化形态。在深圳这座没有任何地域性的城市,其万千气象甚至比民国以前的上海和香港还要恢弘。

创意无限的智慧风貌。深圳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是中西文化的汇聚地和交流的窗口。在深圳,创新是移民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圳建市之初,便摆脱传统的社会体制,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体制改革,曾经创造了一系列的率先第一

深圳应当进一步构筑多样化的包容文化生态,培育创新文化的环境,弘扬城市的创新文化品格,形成包容平等的社会氛围,催生城市创造活力。

愿景三:正能量的守护者和代言人。

关键词:舆论

――构建法治、公开、担当、良知的网上舆论环境,打造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辅政亲民的主流媒体。

深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排行榜》产生全国影响,连续3年被国信办评为全国网络舆情工作先进单位。结合深圳特点,我们提出了发挥主流舆论辅政亲民的理念。所谓辅政,就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生动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主动做好参谋与助手,帮助党委、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所谓亲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反映百姓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健全舆论引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推动,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的共识。无论是媒体新闻报道、互联网宣传,还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和舆论监督,都要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舆论生成演变规律特点的把握,总结吸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运作、舆情研判引导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舆论调控体系,形成舆论导向正确的体制机制。

要着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注重把网络舆论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和完善互联网信息工作机构建设,发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治共管的作用,加快推进市级网络舆情应对统一指挥平台建设,形成市、区、街道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健全舆情分析研判处置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探索通过授权执法方式,实施互联网信息内容执法。加强网上宣传阵地和政务微博建设,增加网上正能量。

要不断提升媒体传播能力。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模式,引导各媒体开展品牌建设,支持各媒体培育名节目、名栏目、名主持人,推出一系列好专题、好文章、好创意、出好书。引导主流媒体自我突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要注重打造效益集团。坚持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统筹考量导向要求和利润指标,使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等文化传媒集团不仅成为宣传者,也成为重大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增强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

愿景四:让每个市民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

关键词:权利

――充分实现市民文化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创造成果受保护的四大权利。

公民文化权利是与公民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项权利相平行的重要权利,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

公民文化权利主要包含4个方面:

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深圳在全国率先采取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高雅艺术票价补贴、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等措施。音乐会、剧场、讲座、电影、沙龙等在城市各角落为市民送去艺术享受与欢乐。深圳文化活动品牌如美丽星期天、戏聚星期六、大剧院艺术节、中外文艺精品演出季、外来青工文化节,满足了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文化活动不是让市民被动观看,而是鼓励市民成为主角,鼓励市民全面参与,形成我是主角的公民意识,这是深圳文化活动的一大特色。

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深圳不仅拥有音乐工程、影视工程等产生精品力作的文化创造环境,整个社会还为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创造提供舞台。比如,深圳不仅拥有《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主旋律精品,还是原创音乐生长的沃土;在影视剧制作方面,2013年深圳创造的电视剧《有你才幸福》创央视一套黄金档年度最高收视纪录。

四是文化创造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例如,深圳的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万件,达10049件,同比增长25.24%,占全国的48.1%,连续10年高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下一步要坚持重心下移,发挥各区和新区的骨干作用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编织全覆盖、高水平、强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使各区、新区都成为实现市民四种文化权利的重要单元。要打造区域性文化综合体,10分钟乃至5分钟文化圈。要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要继续实施音乐工程、影视工程、文学工程,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巩固提升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满足和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愿景五:强大的文化产业保证先进文化的方向。

关键词:产业

――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培育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电商”“文化+互联网等产业新业态,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市场。

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创出了深圳模式。深圳2003年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全国试点,以改革的文化推动文化的改革,曾经4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

一是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是文化产业突飞猛进,2003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35.3亿元,约占当年全市GDP总量的2.5%;10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近25%的速度发展,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357亿元,恰好为10年前的10倍,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达到9.3%。三是每年成功举办文博会,推动了深圳市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建设了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从文化新业态发展、资本市场、招商引资、对外贸易、产业空间、园区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进一步调动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

做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筹办好第十届文博会,支持深圳文交所规范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支持和服务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打造文化出口品牌,巩固和提升深圳作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基地和黄金口岸的地位作用。

推动文化科技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建设好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前海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

进一步激活文化市场体系,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涉外高端印刷企业、互联网企业等相关领域优秀企业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

深圳的文化产业还要进一步发展,逐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GDP13%15%,这是公认的国际主流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发展指标。

愿景六: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

关键词:法治

――积极营造在全社会弥漫法治文化的环境,以法治精神和民族美德培养文明公民、文明社区和文明城市。

深圳勇担全面深化改革重任,明确了实施三化一平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前海合作区战略平台)重点攻坚来牵引和带动全局改革,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率先突破。三化一平台紧密关联、互为依托。其中,市场化是基础、法治化是保障、国际化是标杆、前海平台是战略聚合点三化一平台的核心就是法治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就是法治化。

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础;法治精神、规则意识,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好的机制,胜过千万次的运动式治理。在城市公共文明的创建中,对于市民公共行为的规范,有些需要通过教育,有些则需要用规则、法治来强制规范。

通过立法培育文明公民。以立法促文明,2012年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个有关市民文明行为的法规,开创了文明城市建设的法治进程。今年,市人大已将《诚信建设促进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将推动形成一套完整的诚信体系。法制化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形成法治文化的浓厚氛围,培育和增强市民法治意识,使广大市民群众对做好人、干好事心向往之、身笃行之,形成人人争做文明市民,人人争创文明城市的良好局面,使人们一到深圳,就像置身于香港、新加坡那样自觉守法。

通过法治化建设文明社区。围绕惠民生、保民安、稳民心、聚民智、借民力、修民德目标,在全国率先制定《基层(街道)文明创建和社会建设基本工作测评体系》,并严格测评体系的执行,使每项测评内容都真正与市民生活结合起来,站在市民角度,实实在在地促进基层工作、建设文明社区。

以法治精神创建文明城市。弘扬法治理念,培养法治精神,发挥制度优势,通过立规矩、建制度,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健全长效机制,实行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包干责任制,促进文明创建的常态化、制度化,推动文明城市向更高层次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明模式,使深圳成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典范地区。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

愿景七:以张扬国家文化主权拓展国家利益和城市利益。

关键词:主权

――弘扬国家文化主权,以国际一流城市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并在交流中形成文化话语权,展示城市文化鲜明特色。

文化主权与民族复兴是同步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何要在城市层面研究国家主权问题,就是国家文化主权实际上最终落在城市上,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集中体现。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竞争,是通过城市群的竞争来实现的。具体到深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为深圳颁发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时说:深圳是全球唯一获得这个荣誉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因此,深圳代表国家参与世界文化活动,与世界一流城市展开对话;获得联合国设计之都全球民阅读典范城市,在国际上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和城市形象。

国家文化主权的基本内容:

一是对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的张扬。核心价值是国家的核心主张,正如西方国家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我们民族的核心主张是仁义礼智信。中国儒家哲学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那么人以何为本?仁义礼智信是人之本。这就是为什么深圳要创作大型交响乐《人文颂》的主要原因。

二是国家文化主权的本质体现为文化话语权。文化话语权表征的是对国家利益和城市利益的拓展。

由于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国家核心价值的渗透是以文化产品、信息传播等方式来进行,如电影、广播电视节目、流行音乐等文化产品贸易。

因此,不强调文化产业,就无从拓展国家文化主权,无从拓展国家利益和城市利益。

核心是推进文化价值创新。当代中华文明的价值重建,不是古老文明的复归,不是复古,而是在东西文明融合中再造新文明、新价值。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意识、效率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主体是靠强大的文化产业。没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不仅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不可能保证国家文化主权的张扬,不能保障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神圣。

愿景八:为文化人造一片海。

关键词:人才

――通过建设文化人才施展平台和文化人庇护所,使深圳成为人才汇聚、人文荟萃、创意迸发的人才高地。

在巴黎的塞纳河边,有一座“莎士比亚书店”,书店一层卖书,二楼建有图书馆、读书沙龙,甚至还有床铺,可以供一些生活尚无着落的文学青年读书、讨论、短暂休息。当时,有很多年轻作家借住过这些书店,其中有海明威、乔伊斯、艾伦、亨利米勒等。这间书店收容了他们,成了初来巴黎、怀揣文学梦想,却不名一文、处于创作初期的年轻作家的栖身之处。

一个书店对于人才都如此重视,更何况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人才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人才关乎城市文化的强大底蕴和创造活力。

培植鉴定文化人才的梧桐树。深圳确定了吸引人才的孔雀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金鹏计划。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文化人才的鉴别认定很难。深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好的办法认定文化人才,完善文化创意人才认定标准,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

让深圳成为文化人才成长的庇护所。深圳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文化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科研院所的建设,培育包容、自由的学术氛围,吸引那些初出茅庐、尚未成功的文化人才,让他们在这里栖息、孕育、成长,使大学和研究所成为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和庇护所

建设培育文化人才的孵化器。要打造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继续做好文化人才的培训培养,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在国内知名高校举办各类文化人才培训班,提高干部和人才队伍素质。同时,制定学术新苗培育计划,在科研项目实施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中,放手让中青年人才挑大梁,使其在实践中尽快成长。

愿景九:城市文化要给学术以神圣地位。

关键词:学派

――在城市的文化发展中逐步形成以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为鲜明特征的深圳学派

学术文化是文化底蕴的基座,是思想厚度的标尺,是文化星空的顶点。学术文化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是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力量的重要体现和标志。

学术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最高端,是一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对话能力的体现。提出深圳学派,正是对深圳学术文化现状的一种反思,同时也是提升学术文化水平的一种自觉行动,寄托了深圳学人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

深圳学派建设的宗旨是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体现了城市学术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色。

全球视野,反映了文化流动、文化选择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深圳学术文化的开放、流动、包容特色。深圳学派的研究对象,不是局限于一国、一城、一地,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准深圳学术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方位,关注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并把中国尤其是深圳的改革发展,置于人类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体现开放性甚至是国际化特色,也融合跨学科的交叉和开放。

民族立场,反映了深圳学术文化的代表性,体现了深圳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它强调要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出发,树立深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深圳的学术立场不能仅限于一隅,而应站在全国、全民族的高度,承接着中华民族文化选择的探索,肩负起为国家、民族文化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

时代精神,反映了深圳学术文化的基本品格,体现了学术发展的主要优势。它强调要发扬深圳一贯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突出创新性,强化学术攻关意识。当前,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深圳学派研究的价值准则和奋斗方向。

深圳表达,反映了深圳学术文化的个性和原创性,体现了深圳使命的文化担当。它强调关注现实需要和问题,立足深圳实际,着眼思想解放、提倡学术争鸣,注重学术个性、鼓励学术原创,不追求完美、不避讳瑕疵,敢于并善于用深圳视角研究重大前沿问题,用深圳话语表达原创性学术思想,用深圳体系发表个性化学术理论,构建具有深圳风格和气派的学术文化。

2013年我们出台了《深圳学派建设推进方案》,实施打造学术精品力作、引进和培育学术名家、建设学术研究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计划,首批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等各6本学术著作已经出版,第二批著作也已开始面向全市征集。

深圳学派尊重所有学术创作的成果,尊重所有的文化创意,注重激发各方的学术创造能力,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还包括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

愿景十:让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助力中华文化复兴。

关键词:目标

――充分运用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期,注入强大的文化基因,形成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

城市文化形态的最终定型,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文化关键期。对于深圳这座新兴城市而言,无疑我们正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关键期。能否抓住文化关键期,最终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气象,决定着这座城市未来的文化在这个国家和世界上的地位。经过30多年发展,深圳的城市品质正走向成熟,并将逐渐定型。此时,需要给它注入优质的文化基因。

为此,我们大力倡导和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崇尚创新和创意,追求知识和理性,保持自强不息、刚毅血性的进取精神。这是深圳文化发展的导向和基本定位。

创新性文化相对于守旧型。深圳的价值和生命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的创新型文化,是在扬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利弊选择和大胆开拓中,再造城市文化的新内涵、新表达。智慧型文化相对于蒙昧、盲动、无创见的文化形态,强调的是张扬人的理性。力量型文化相对于消解型、娱乐型文化,在于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发展力量型文化,必须从文化价值观、文化生态、文化生产3个方面着手展开。

文化价值观,主要是弘扬与时俱进、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生态,明智的城市管理者最根本的职责,就是锻造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活跃的生态文化,并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理想。文化生产,必须打造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艺精品,出产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学术水平的精品力作。

城市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城市文化精神的树立。对于深圳而言,倡导和培育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是在路径上、内涵上寻找一种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文化,应是推动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形态。

最新信息

  14日下午,“东亚文化之都”论坛[详细]

推荐信息

  14日下午,“东亚文化之都”论坛[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