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世界名城文化

世界遗产:一座石城的永恒

时间:2013-06-24 09:43: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章建华 阮氏翠樱

胡城,一座石垒的都城,在越南乃至在东南亚和东亚,都是独特的,越南胡城遗址的导游赵氏香对记者说。遗址内,她的身旁,除了生长着的秧苗和盛开的莲花,再不见其他,更别说宫殿庙宇,若非遗址四周的城墙,谁都看不出这里曾是一座都城。

胡城遗址位于越南首都河内以南约150公里处的清化省永禄县,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胡城于1397年由越南陈朝末年外戚权臣胡季犛主导修建,胡季犛随后建立胡朝,亦定都于此。

传说胡季犛只用3个月就建成胡城。他急着将陈朝的都城迁移到胡城,是想迁都至自己的祖地清化,削弱陈朝势力。另外,胡城战略位置突出,位于当时越南国的中部,周围山水环绕,易于布置攻防。

胡季犛公元1400年建立的胡朝类似中国古代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个短命王朝,公元1407年灭亡。胡城成为都城时间不长,但直到18世纪,它都是越南中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据赵氏香介绍,胡城外围还有大约10公里长的外城墙,由泥土和竹子夯实而成,如今这一外墙已难觅踪影。

据记载,胡城为四方形,南北长8705米,东西长8835米。城墙外侧由石条石块筑成,四边中部设有东南西北四座拱形城门。其中,南门为正门,高95米,宽1517米,有3条甬道,其他3门均只开一口。

城门高阔,建筑困难。传说建设者先用土垒出甬道形状,然后覆上石条,待城门完工再将甬道内泥土刨去。甬道顶部的石条截面为梯形,所以石条之间不依赖砂浆,而是依赖自重挤压成形,赵氏香说。

用来建筑城墙的石灰石条块一般重达十几吨,位于西门最大的一块重达26吨,用于建造胡城的石材大约有25万立方米。20117月,考古人员在胡城遗址以西发现一采石场,从凿痕和切削纹路判断,那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就是用于建造胡城的。采石场距离胡城25公里,胡城博物馆展出的一些石球被认为是用来运输巨石的工具。石球直径大约30厘米,将它们置于两到四米的圆木之间,由畜力和人力拖动圆木,放在石球和圆木上的建城用巨石就可以移动了,胡城博物馆的导游杜氏春青对记者介绍。

历经6个多世纪的岁月和风雨,如今,这些体现古代越南劳动人民智慧的石门仍大致完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胡城遗址说,该文化遗产表现了1415世纪间中国儒家学说对越南皇城的影响。胡城的建设反映了建筑技术、风格的新发展,反映了东亚、东南亚依照风水理论进行城市规划的新发展,从遗址和地形上看,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充分表现了鲜明的越南元素与东亚、东南亚元素的融合。评价还说,当新儒学在东亚广泛传播、成为该地区政权主要哲学思想时,胡城作为一个建筑综合体,是反应实用主义的新儒学盛行于14世纪晚期的越南的突出例证。巨型石条石块的使用象征新儒学政权的威力,胡城偏移主轴线布局显示出与中国理念的不同。

坐拥群山、东西两水逶迤南流,胡城建设布局也以讲求风水闻名,但在600余年后的今天,却也只剩下残破的城墙、城门和那对石门。

王朝是短暂的,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早已湮没,风水不能带来永恒。放眼胡城遗址,艳阳下始终不辞辛苦而劳作的是那里的人民。

 

最新信息

  萨格勒布地处克罗地亚北部,这里[详细]

推荐信息

  萨格勒布地处克罗地亚北部,这里[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