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世界名城文化

感受马六甲宗教历史的碰撞与文化包容

时间:2019-10-17 09:56:11  来源:基督时报  作者:罗凯伦

年初,笔者和友人有幸游览了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的马六甲,在这座多元化的城市中,我们瞻仰了其中的几座教堂,同时也参观了其他宗教的一些建筑,惊叹之余大大开阔了眼界,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宗教方面的历史感和多样性。

马六甲最为有名的教堂便是位于马六甲中心荷兰广场的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alacca),其鲜红色的外观颇为显目。

1.jpg 

马六甲基督教堂

马六甲基督教堂建于1753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仍在开放的新教教堂,现属圣公会西马教区。

据维基百科和马来西亚观光局官方网站记载:

1641年,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同时引进了改革宗。

1741年,为了纪念占领马六甲一百周年,荷兰资产者决定建造一个新的教堂,取代圣保罗教堂作为崇拜场所。

12年后,一所白色改革宗教堂建成。

1824年英荷条约签订后,马六甲被划归于英国。

1838年,英国将其改造为圣公会教堂,改名为基督教堂,在教堂上加了一座风标和一个钟塔。

1911年,基督教堂和毗邻的荷兰总督府被漆成红色。

2.jpg

基督教堂内部

3.jpg

基督教堂内部的圣餐桌

据悉,著名来华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埋葬于基督教堂下面。

走进教堂,便可看到墙上立有纪念米怜的墓碑,上面写着:“恭敬纪念神学博士威廉·米怜牧师,受伦敦传道会支持,成为来华的新教传教士。米怜担任英华书院的校长七年,居住在此:监管中国和马来青年的教育、制作实用的汉语和马来语传教单张,以及作为忠心的基督福音的牧师主持该教堂教务。但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与神学博士马礼逊牧师共同合作翻译了第一本中文新教圣经,这是他最珍贵和最富有成效的服侍。1785年,米怜出生在(苏格兰)阿伯丁郡的肯尼蒙特;1812年,成为传教士,离开英国。1822年6月2日,他死于马六甲,享年37岁。”

米怜是继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之后第二位到中国的宣教士,因无法像马礼逊以东印度公司翻译的合法身份在广州居留,米怜转向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他的工作是帮助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并担任该校的首任校长。米怜太太也死在马六甲,葬在基督教堂后面的荷兰墓园内。

参观完教堂后,我们沿着旁边的圣保罗山而上,步行至山顶,便看到了著名的圣保罗教堂。

教堂内宣传栏介绍道,圣保罗天主教堂是东南亚最古老的教堂,起初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教堂。

小教堂由葡萄牙船长杜阿尔特·科埃略(Duarte Coelho)建于1521年,用以感激圣母保佑他成功逃脱了中国南海的敌人攻击。这个教堂供奉圣母,名为“山上圣母”(Nossa Senhorado Monte)。

1545年至1552年,圣方济·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曾居住于此,作为前往中国和日本传教之旅的基地。圣方济·沙勿略在澳门的上川岛去世后,他的遗体暂时运送到该教堂停留九个月,最终葬在印度果阿。教堂内仍放有当年安葬沙勿略的空墓。教堂前立有沙勿略的白色雕像,据传,这座雕像于1952年竖立,纪念沙勿略到达马六甲的400周年,而当雕像祝圣一天后,旁边的一棵大树倒下了,折断了他的右臂。1614年,沙勿略的右臂被作为了圣物,与其遗体分离。

4.jpg

圣保罗教堂近景

1548年,教堂归耶稣会所管。1556年,教堂新增了一层,改名为“天使报喜堂”(The Church of Annuciation)。1590年,在教堂后面新建了一座瞭望塔。

当荷兰人占领了马六甲后,教堂改为荷兰改革宗所用,重新命名为“圣保罗教堂”,教堂所处的山地也被成为“圣保罗山”。1753年,基督教堂建成后,圣保罗教堂停止使用。此后,教堂成为了荷兰和葡萄牙达官贵人的墓地。现存的圣保罗教堂已成废墟,只保留了基本的构架,教堂内放有多个纪念性的匾牌。

游览完圣保罗教堂后,笔者和友人便下山,慢慢沿着河水步行。马六甲的教堂很多,我们便游览志马六甲圣方济教堂(Church of St. Francis Xavier)。

圣方济各天主教堂建于1845年,以纪念“东方传道者”圣方济·沙勿略。我们走进教堂,祭台中央放有圣餐桌,桌布上刻有“GOD IS LOVE”(“神就是爱”)的字样,圣餐桌后置有讲台,墙上挂有耶稣被钉的十字架,教堂两旁放有圣像和挂有圣画,二楼配有管风琴。

马六甲的教堂大多拥有悠久的历史,给笔者的感受是它们的矗立记录着当年传教士的宣教努力和热情。米怜也好,沙勿略也好,他们都拥有向中国传教的梦想,却因为政策条件有限,不得不转移到马六甲暂时停歇,马六甲就像是中国宣教的后备力量一样,默默奉献支持着。

游览完这几所教堂后,笔者跟友人游览了当地著名的鸡场街(Jonker Walk)。鸡场街是马六甲古城聚集着华人的区域,在街道的一端,颇为惊喜地发现了一所泰米尔教堂。

马六甲泰米尔卫理会教堂,创办于1908年,外观是一所米黄色的小教堂。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的东南亚国家,文化由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共同创造,其中不少印度裔居民讲泰米尔语。

泰米尔教堂设有一场主日礼拜,同时以泰米尔语和英语进行。主日上午,我们再次走进了教堂,教堂内大概容纳不到一百人,主领敬拜的弟兄唱着非常欢快的赞美诗,讲台下的会众也随之拍手敬拜。教堂服侍人员看着我们带有亚洲面孔,便有善地递来了英文圣经。我们接受后,站立在座位上,一同和我们的印度裔弟兄姐妹们敬拜神。敬拜赞美结束后,牧师同时以泰米尔语和英语证道。

5.jpg

泰米尔卫理会教堂的主日敬拜

离开教堂后,笔者和友人走进了鸡场街,不禁发现,街道两旁矗立着好几种不同宗教的庙宇,可见马六甲有着很强的宗教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马来西亚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原住民族组成。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始建于15世纪。从明清到民国,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的人迁徙至马来西亚,这些移民和他们的后代构成了马来西亚除马来人和原住民外的第二大民族。庙内供奉着三座祭坛,分别为儒、释、道各一座。数百年来,青云亭负起祭祀和乡谊作用外,同时也是华人社区的法院和仲裁机构。另,街道上还有着各种以中国省会名命名的同乡会馆,里面供奉着民间宗教的神祇,比如海南会馆供奉天后圣母——妈祖。

6.jpg

青云亭

7.jpg

海南会馆

街道上还建有清真寺和兴都印度庙。甘榜吉宁清真寺(Kampung Kling Mosque)建于1748年,也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由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度人修建,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旁边的兴都印度庙供奉着印度教神祇Vinayagar,建于1781年,为马六甲最古老的印度庙。

最新信息

  萨格勒布地处克罗地亚北部,这里[详细]

推荐信息

  萨格勒布地处克罗地亚北部,这里[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