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咏牡丹诗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凡看过王秀萍国画牡丹的人,对比诗的内涵都有更新的见解。因为此诗28个字中虽无“牡丹”二字,可字字都和牡丹息息相关,和王秀萍笔下的牡丹更是相映成趣、天衣无缝。
上世纪60年代初出身的王秀萍,家族中从事工艺书画者不少。年幼的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渐渐心驰神往、融会贯通。从6岁开始,还是“小不点”的秀萍便醉心于描描画画,到小学五年级时,便是学校出了名的画画能手。由于她家乡(豫·嵩县)离“牡丹之乡”洛阳不远,加之启蒙老师的精辟讲演,使她对牡丹如醉如痴。小小年纪的她,利用各种机会观察牡丹,从外形到内骨,从含苞到放艳,从茎叶到花瓣……入形入神,入脑入心。冬去春来十八载,笔下牡丹妙无穷。人们在“惊艳”之后,对王秀萍的绘画功力叹为观止,称她画的牡丹“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
参加工作以后,王秀萍已经是一个技艺娴熟的画家了。她笔下的花鸟画,点面线弧、染泼钩洒、气韵生动、出神入化;红黄蓝绿、青赭黑橙,色调灵活、妙笔生花。在艺术人生中,古今凡有成就者,不单有超人之才,亦兼蓄坚韧之志。所谓“知识见闻若富,格调境界自开、格调境界一开,画风画品自来”也。自是她一发而不可收,前进而不回头。不管是拿手的牡丹,还是迷人的莲荷、玉兰、小鸟,她都浓墨重彩,挥洒自如,有时一画八九个小时,真正是忘餐废寝。
进入21世纪后,王秀萍的艺术天赋中亮出了高尚情怀。画画她注重写实、写意、写心、写神;构思她取境、取像、取精、取气。她画的牡丹靓丽内含恬静,富贵而不骄矜。运笔时,她聚精会神、力透胸背;作画时,她秀而务实达意传情。因此,王秀萍的作品常态、动态、心态、情态跃然纸上;素雅、文雅、典雅、高雅沁人心脾。
知情人做了个不完全的统计;从2002年开始,王秀萍共有20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全省各类高档次的画展,并获“一等奖”三个,“百花奖、优秀奖”共六个。作品总量再保守也可以说是数以千计,算得上是“大数量”“高质量”了!
如今王秀萍光环道道,桂冠顶顶;她不仅是本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鄂州市四支部主委、而且是省美协会员、市美协副秘书长、楚天书画院特聘院士。
“不为人前夸富贵,但求笔下奉群芳”是她的创作意愿。
“震采杨时,画光鄂渚;香飘翰墨,图艳吴都”是她的奋斗目标。
人们祝愿,这位年富力强的女画家在创作道路上像书画运笔一样“用‘藏锋’以包其气,凭‘露锋’再纵其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