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俗称快过年了,“年”是一个很“重”的字。对它的含义,有多种解析,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所注:“年,谷熟也。” 其形如上“人”下“禾”,意为辛勤劳作人们,背负“种禾得果”,满载而归。据《尔雅》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熟也。”在《春秋传》中,把“年”称之为:“大有年。即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从中可见,“年”是指普天之下百姓,把一年之中获得仓廪丰实的劳动所得,通过“过年”做个总结。所以“年”字显得无比的厚重。
古代,从事农耕的先民种田都是靠天意,那时,即使当年收成再好,也会担心来年不知“会怎样”。于是,在2000多年前,夏朝的第二任首领虞舜,便开始带领族人,选一个特定的日子,祭拜天地,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世上人间,风调雨顺,年景繁华,并将这一天定为岁首,称“年”。从此就有了“过年”的节日。
据说,不同朝代过年的时间安排是不同的。殷、商定腊月为元月,秦、汉则以十月为元月。每逢这样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向神明供奉祭品,举行祭祀仪式,以求获得庇佑。当年仓颉在造字时,把“祭祀过程”命名为“福”。于是,“福”字又与“年”紧紧相连了。从此,举国上下就有了过年“作福”、“祈福”的习俗。
鲁迅先生写的《祝福》就是对鲁镇年终典礼“作福”的描述。他说:绍兴人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之间,家家户户上“福礼香烛”,备好“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用八仙桌置于靠近大门的堂前,请菩萨吃上一顿精致大餐。家境富足人家,福礼份量可加重到“五牲福礼” 或“七牲福礼”,当然 无非是再加上鸡、牛肉、羊肉之类。这种风俗起源于元初,名曰“祝福菩萨”,目的是博得菩萨对自己时运的庇佑。
自从有了祈福风俗,经过年复一年的传承,内容愈加丰富。最具代表的当数北京的北海公园,因为园中有个“阐福寺”。从清代开始,每年农历腊月初一到正日十五,皇室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祈福盛典,其时,成千上万人游园、川流不息。大家几乎同一时期涌进园中,在欣赏浑厚的编钟古乐中,“走福路,过福桥,进福门,登福台,模福猴,观福字,赏福花,铸福字,求福书,请福礼”,可谓满眼是福,处处留福,步步蹭福。
古人祈福,原本重在祭祀仪式,谁知后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把祈福作为一件庄严而神圣的盛事。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竞相办些与“福”字沾的边事,于是在自家多贴上几个“福”字,亦蔚然成风。
说到贴“福”字,其实也不简单,首先,贴“福”字的时间很严谨,应选定在大年三十太阳还没落山之前。贴“福”的顺序亦很讲究,应由外向内贴,先贴进门的“抬头福”,再贴迎面的“正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倒“福”是斗方,要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前方,这叫“福”入厅堂,一户人家只许贴一个,如果多了叫“重蹈覆辙”,反而不吉利。正“福”也是斗方,屋内只能贴一个,须坐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根据民俗规定,倒“福”并非所有的地方都能贴,尤其是门“福”必须是正“福”,门上贴倒“福”会有一种来年不顺的不祥感。倒“福”最适合贴水缸、柜子和牲口棚,以用倒“福”的谐音“到”暗喻“福”来,抵消“福”去。
过年贴“福”字,既然成了人们最欣慰的事,清朝的历代皇帝,便开启了向朝臣颁赐“福”字的习俗。自康熙十二年起,每年十二月初一宫中都有“开笔书福”之典,后改为十二月廿日。皇帝所写的第一个“福”字,一般是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其余张贴宫苑各处,更多的是颁赐列位较高的重臣、亲王和外省巡抚、总督、将军及封疆大吏,表达对他们嘉勉之情,贺年之喜。当时能得到皇上御赐的福字人,无不感到皇恩浩荡、无上荣光。
出于迎合皇上“赐福”,民间“贴福”的潮流,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福”字的写法做到了“兴师动众”,创造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有小篆的,有隶书,有楷书的,有行书的,有草书的,有的人会一气呵成,写出几百个不同样的“福”字。也许是因为书“福”字的特殊魅力,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名人争相留下“福”字墨宝。最有名的当数康熙皇帝书写的“天下第一福”。
传说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旧病复发,太医们都束手无策。孝庄和康熙一向祖孙情深,康熙皇帝查典籍获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之说,便决定为祖母请福。于是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后,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 印玺。孝庄太后自得到这福字后,便将其悬挂在床头,每天都要面对并触摸一番,其旧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竟然神奇地活到75岁。
孝庄太后对孙儿书写的“福”字情有独钟,是因为康熙书写的“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其字形窄而狭长,是民间所称的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唯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个“福”字,包括了多个汉字组合。右上角的笔画像“多”,右下边笔画为“田”,左半边似“子”如“才”,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成为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有“鸿福无边、无边之福”之意。康熙皇帝为了让他书写的“福”字,传于后世,命人将其临摹在一块汉白玉石上,此石现存于北京“恭王府”,如今用这块石头拓出的拓片,亦成为人们抢手的至宝罕物。
人们为什么如此喜好这个“福”字,无非是想表达对多种美好生活的期盼,故而,古往今来的文人,对“福”的内涵解析颇多。最具权威的当数孔夫子《尚书》所云:福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用白话文讲“长寿、富有、健康安宁、美好品德、老有善终”即为福。
后来的文人,把福字解说得更为动听;如“平安是福、吃亏是福、温和是福、诚实是福、顺遂是福、看开是福、助人是福”。又如“福是岁月匆匆、有人爱你如初;福是一点一滴,有人为你守护;福是不懈奋斗,梦想照进现实;福是万水千山,阖家团圆美满”。真是妙语叠出。
更有甚者,当数散文写手。他们中有人把“福”字的含义,描绘得更是风情万种,什么:“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福”。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会从“福”字里品出:“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有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我仍可以微笑着说:我很有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文人墨客们对“福”字作出如此泛化的解读,虽然能给人们带来不少修为上的启迪,但我总觉得缺少点“烟火气”,若能赋予“福”字更多的富有地气的时代感,该多好啊。这是因为,当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倡导于世的最强音;这是因为,目下:抵御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肆虐,已成为全球人们的共同的抗争,在这个艰难而特殊的时期,人们对福祉的追求,应该是个人对群体相互依存、相互驰援、和衷共济的共同体现。“一人独乐不是乐,众人同乐方为乐”。社会上从来不存在孑然一身的福祉独占。 所以,今天的“福”之所系,更应当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把它定义为:人人有个好身体,是福;个个有个好工作,是福;处处有个好环境,是福;家家有个好收入,是福;事事有个好保障,是福;天天有个好心情,是福。因为“民生大如天,康宁重如山”,民生康宁从来就是万民福祉的根本所在。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中华大地又将迎来牛年的新春佳节,华夏子民又将高旋迎春接福的热潮,在这个红红火火过大年时节,让我们沿着“十四五”规划指引的方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共同开创“生产:高效、高质;生态:宜居、宜业;生活:富裕、富足”的造福新格局,努力做到“多多梦想”。海涅曾说:“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应该为实现光荣梦想,成为最好的自己。惟有如此,生活何所畏惧,福报自在眼前。努力做到“多多读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会使奋斗感动岁月,会让一切美好如约而至,更会引领人们走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祝愿祖国大地,在牛气冲天之年“处处三生有幸”,祝愿中华儿女,在金牛报春之际“人人福星高照”。
注:“三生有幸”是对“生产:高效、高质;生态:宜居、宜业;生活:富裕、富足”的寓义的概括。
2021年1月10日定稿
作者:顾品,1947年出生,退休教师,原任无锡市乡镇工业干部学校副校长、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