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区2025年第二批“涪陵好人”名单正式揭晓,民建会员陈新、李承洪、杨在兴凭借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耀上榜。三位会员分别深耕应急救援、乡村振兴、医疗惠民一线,以实干践行初心,用行动诠释民建人的使命担当,为“春风满巴渝·涪陵新风”社会风气提升行动注入了坚实的民建力量。

陈新:蓝天救援队里的“生命守护者”
“险情在哪,我们就到哪。”这是涪陵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新的铮铮誓言,更是他十余载救援生涯的生动写照。自2008年投身志愿服务,2016年加入蓝天救援队以来,他的足迹遍布地震、洪灾、山火等急难险重救援现场,以专业与勇气为生命搭建“绿色通道”。
2021年河南洪灾中,陈新带领队员携捐助物资紧急驰援,以水域现场指挥身份统筹重庆多支救援队伍,驾驶冲锋舟昼夜穿梭在洪水中,成功解救被困群众数百人,还冒险转移医院病人、紧急处置急症患者;2022年重庆山火扑救现场,他背着沉重装备在陡坡上冲锋,始终坚守火势最猛烈的一线。从宜宾筠连地震到土耳其地震救援,从日常赛事保障到公益应急培训,他带领队伍参与救援不计其数,开展公益培训60余次,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获评“新时代最美红十字志愿者”。

李承洪:乡村振兴路上的“生态富民领路人”
作为涪陵区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承洪深耕“三农”领域二十余载,专注榨菜与竹笋产业发展。自2002年创业以来,他带领企业从800万元注册资金起步,逐步发展为资产超2亿元、年产值近5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集群,建成涪陵最大民营榨菜企业和2万吨全自动竹笋加工厂。
为带动农户增收,李承洪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牵头成立多家合作社,带动10户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协同发展,直接吸纳就业212人,季节性用工近千人次,累计助农增收超千万元。针对库区竹林“增绿不增收”难题,他保护性开发笋竹林地2万余亩,将荒废竹林打造成集种植、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百竹园”,推动竹笋制品行销全国,实现“生态增绿、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个人也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此外,他还热心公益,累计捐款捐物超百万元,通过订单收购、提供就业等方式帮扶困难户与残疾人,以实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杨在兴:退役不褪色的“医者践行者”
“从部队到地方,变换的是阵地,不变的是初心。”这是退役军人、重庆涪陵再兴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涪陵再兴肛肠医院院长杨在兴的坚守。1983年入伍的他,曾在部队医院工作多年,荣获两次三等功;2000年退役后创办诊所,逐步发展为如今的二级中医肛肠医院。
坚守军人本色,杨在兴在建院之初便制定“一军三属”优惠政策,23年来累计为相关群体减免费用200余万元,惠及1.4万余人次,还带队进军营义诊送药8000余人次。他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及军属,吸纳8人稳定就业;设立创业培训基地,助力10余人成功创业;结对帮扶困难退役军人30余名。作为民建会员与区政协委员,他还长期投身公益,带队开展乡村社区义诊30余次、服务4000余人,慰问困难群众350余人次,捐资5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体;疫情期间更是带领全院人员冲锋在前,捐赠物资50余万元,用医者仁心与军人担当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个人获评“重庆市模范退役军人”,医院也被授予区级拥军荣誉。
从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到乡村振兴的躬身实干,再到医疗一线的坚守奉献,陈新、李承洪、杨在兴三位民建会员以凡人善举诠释了“涪陵好人”的精神内核。当前,涪陵区正通过完善典型选树与激励机制,鲜明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让更多榜样力量在巴渝大地上不断涌现,为社会风气持续提升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