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广告、活动、公关传播、战略合作及区域代理,请看网站下方相关介绍或致电010-62937502转60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重点推荐

亓大鹏:用艺术向这个世界提问(图文)

时间:2014-04-16 12:56:42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百纳艺术传播 达国梓

亓大鹏个照 (2)_meitu_9.jpg

本网讯 出生于70年代末期的亓大鹏,第一次对绘画感兴趣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的美术课上,美术老师要求在几何图形中画装饰物,于是亓大鹏在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里边画了纹饰,就好像是青花图案一样,最后得了90分,现在看来这似乎是很简单很幼稚的一件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鼓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亓大鹏的内心埋下了,为他日后成为艺术家培育了艺术的萌芽。

鼓励,让艺术的种子在心头萌芽

90年代左右,亓大鹏升入了初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了与艺术的接触。但是在当时国内的艺术教育中,主要还是以国画为主,鲜少有西画的教授,所以亓大鹏是在国画的学习中,开启了他的艺术学习之旅。在最开始学习国画的时候,并没有太过重视,纯粹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所以当时家里人只是简单地给他买了一些颜料和几根毛笔。真正促使亓大鹏开始决心要在绘画这条路上走下去地是缘于一次比赛得奖的经历。当时在安丘市有一个书画的比赛,亓大鹏并没有在意,但是他的老师却将亓大鹏之前临摹的一张画交到了比赛评委那,亓大鹏却毫不知晓,直到最后老师把二等奖的证书和奖品(一个小日记本)交给他的时候,他才知道这件事情。和小学美术课的鼓励一样,这次的获奖事件,给了亓大鹏初学艺术的一种莫大肯定,让他开始发觉自己在艺术上的天赋。

初二那年,亓大鹏做了一个对他影响重大的决定,即学习绘画,成为一个艺术家。在亓大鹏将这样一个决定告诉家里人的时候,家里人给予了他鼓励与支持。于是,他开始和一位美术老师开始了一个相对正规的西方素描的系统训练。在国画方面的学习上,亓大鹏并没有找老师教授,主要通过自己看书、看资料,开始自学自画。在最开始接受艺术训练的阶段,亓大鹏最喜欢的是齐白石、潘天寿和吴昌硕这几位近现代国画大师,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更深入地了解,他还专门买了一本《中国古代绘画史》,从历史的纵轴上开始认识和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这也对亓大鹏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史论基础。

《进化》玻璃钢烤漆彩绘90x48x69 2008.jpg

坚持,为艺术的梦想永不放弃

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亓大鹏一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绘画上,所以文化课分数不够,不得已,亓大鹏又复读了一年,在第二年(1994年)通过艺术特长生顺利考入高中。升入高中以后,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亓大鹏更加忙碌地投入了绘画的学习中。

1997年,亓大鹏高中毕业,因为文化课总是过不了线,亓大鹏一连考了四年,但他始终不放弃,坚持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奋斗着,最后顺利进入天津美术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尽管这段时期亓大鹏顶着压力、经历了许多挫折,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他的这段经历促使自己在艺术的学习上更加努力和诚恳,从而有了今天在艺术上的卓越。

2000年,亓大鹏在素描训练上突然遇到了瓶颈,茫然与困惑促使他寻找出路。于是他就想尝试一下雕塑可不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突破,就这样亓大鹏找到了一个做雕塑的老师,向老师说明自己要学习雕塑的想法。当时老师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要求亓大鹏照着头骨临摹一个泥塑,当老师看完他的临摹作品以后,觉得非常不错,于是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画班里。老师对他想做雕塑想法的认同,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因为老师也是刚开始办班,所以没有足够的地方,条件比较艰苦,当时七八个人挤在师范学校的一间小教室里,画画、吃饭、睡觉全都在那儿。亓大鹏要在没有时间中挤时间,白天搭架子做泥塑,晚上还要画素描,可以休息的时间很少,实在困了,就把架子一撤,把画画用的三合板、五合板铺到地上,然后铺上被子就在那儿睡,早上再把这些东西收拾好归位。在学习雕塑的大半年时间里,他每天都在这种近乎地狱式的训练中度过。    

在对雕塑的学习中,亓大鹏对雕塑有了更多新的认识,雕塑作为一种三维的艺术形式,可以以360度的视觉来呈现它的美与内涵,这也促使他坚定地选择走雕塑创作的道路。当然,他并没有排斥架上绘画,在他看来,不同的艺术形式是相互关联同时又各有特点的,虽然他主方向选择的是雕塑,但是他也很享受其它艺术形式给他带来的不同感受。所以亓大鹏并没有割裂其它艺术形式的实践,而是对架上绘画、雕塑都在不断地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他开始加深了对雕塑的迷恋,慢慢地,雕塑在亓大鹏所有创作比例中开始占据大半部分。

《欢乐颂》玻璃钢烤漆47x42x79 2009.jpg

蜕变,寻找纯真的艺术表达

在大学学习期间,从临摹人体到命题创作,亓大鹏在训练扎实的雕塑基本功的同时,开始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创作中去,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亓大鹏的毕业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创作了一件骑马像,名字叫《2751℃》,2750摄氏度是铁的沸腾温度,作品取名“2751℃”,是在表现艺术的沸腾到了一个极致,同时也在隐喻人与马的一种较量,总体来说,这件作品将亓大鹏内心的澎湃动荡表现得淋漓尽致。

毕业以后,亓大鹏的艺术创作在吸收学校所教授的技法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实验性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凸显自己的风格。在材质的选择上,亓大鹏会根据创作主题的不同而选择铸铜、玻璃钢、木头等不同材质,以使得材质与主题契合呼应。在创作的过程中,亓大鹏逐渐的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阶段,“知了系列”是他的第一个阶段,而“马系列”则是他创作的第二个阶段。

在“知了系列”中,知了作为亓大鹏创作的主题,其背后隐藏的是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亓大鹏之所以选择知了,主要源自于今昔知了生存状况的改变,小时候亓大鹏经常捉知了,那时候知了也很多,小孩子都把捉知了当做一种娱乐项目。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一下完雨,大家就拿梧桐叶子争相地去捡知了,然后用梧桐叶子一包就回去了。要不然就是拿着小锄头在土里找,或者在树上寻。知了一般都是在夜晚的时候开始从土里钻出来向树上爬,这是知了一种本能的、先天的感知。现在无论是回到老家,还是在北京,由于大批林木被砍伐,知了的数量急剧减少,因为知了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它所依靠的树木被砍伐,那么它就会死亡。而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要说树木,就是一块绿地都已经是十分宝贵,可以供知了生存的空间已经非常狭窄,亓大鹏由此思考到人类自身,在这个环境与人的问题越来越矛盾、越尖锐的时代,人类就如同是知了,因此亓大鹏希望可以通过知了的主题创作,能够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所呐喊。

非常有趣的是,对于“马系列”的创作主题的确立,是亓大鹏有一次在坐公交车时突然迸发出来的,要究其缘由,亓大鹏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就是突然有这样一个想法让他放不下,于是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的形成了这一系列马的主题创作。

从亓大鹏目前的创作阶段来看,他的创作主要以动物为题,但是又不是单纯地来表现动物,而都与人有着或明显或隐晦的关系。像在亓大鹏的《进化》系列中,马的形象突破了原有人们对其的认识,马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与狗相似,这样一种独辟蹊径的造型手法,使得马的系列成为亓大鹏在雕塑创作中一组特殊的语言符号。在亓大鹏的手中,他已不再单纯表现马的形象,而赋予马思考的行为。在这思考行为的背后,其实还是亓大鹏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敏感,在他看来,环境的保护是十分迫切、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宁愿不发展经济,只要水能喝,粮食无毒,没有转基因,就已经很好了。至少人能安全的发展下去,但凡环境出了问题,人类就会受到惩罚。在作品《进化》系列中,马之所以会有狗的行为,其实是亓大鹏在表达一种因为经济发展太快而导致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下一秒也许就可能了。马还是马,但是行为、生活习性上变得跟狗一样,按照马的基因推断,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以后发展、环境变化中,任何的因素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现在,作为独立艺术家的亓大鹏在他的艺术道路上认真而努力地前行着。从幼年时期因鼓励而萌发的艺术之芽,到学生时代为了自己的艺术求学梦想而坚强地奋斗着,再到如今的独立艺术家时期,亓大鹏在艺术的道路上谦卑地学习着、努力地成长着。他的艺术,所传达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在试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努力来唤起人们对于“环境与人”等这样的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许亓大鹏的这种艺术呼喊是微小的,但是我们却依旧能够在作品中感知到这种人文精神的强大力量。“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既然不能回答,那么就用亓大鹏的艺术来狠狠地发问,面对这诸多凸显的社会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

最新信息

  本网讯 出生于70年代末期的亓大鹏[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出生于70年代末期的亓大鹏[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