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天地,天地更辽阔。心中有山水,山水多秀美。正所谓只有“成竹在胸”,笔下枝枝叶叶才能“总关情”。无论是欣赏赵勤玉先生画作,还是观其作画,人们总是能感觉到一种享受——信手拈来,气韵充盈,自然天成,动人心魄。
赵勤玉近照
以技入画易,以情入画难。位于大别山地区的皖西六安,山清水秀,风光怡人。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勤玉,故乡的山水滋养了他的性灵,哺育了他的聪慧,激发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同时,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他在追求“博采众长、彰显个性”的艺术道路上执着前行。因而,他始终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旖旎风光、人文风情怀着浓浓的眷恋。他常常说,大别山的一草一木、一溪一峰,都在心中。他要把家乡的美丽,呈现给世人。他的画,无论高山飞瀑、林间潺潺,还是春花秋月、草木枯荣,或拙重、或灵动,总有那么一种情怀在他的烙画、油画和山水画中缓缓流淌。
秋江图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其他的艺术也一样,当成为“寄情”的表现形式时,作者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技法的超越,开始了从“匠”到“家”的嬗变。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然是以扎实的功底为基础的,必然要从“匠”做起。
天道酬勤,玉成于汝。赵勤玉是幸运的。懵懂少年时,结识了一位有着深厚艺术造诣的长者,一位在艺术殿堂里孜孜以求的智者,也就是看到几幅简略线条勾勒的丰富画面,触发了赵勤玉对美更深的感觉,绘画的种子悄然种下,勃然而发。这位长者给了赵勤玉最初的美术启蒙,这位长者、智者叫韩美林。启蒙的影响一直在赵勤玉心中延续、发酵,一直在他创作中影响着他,教化着他,鼓励着他……其后数十年,赵勤玉晨起练字,功课、工作之余作画;近年更是一有时间便作画,常常泼墨到子夜。所以,成功得来,绝非偶然。
灵光乍现
80年代军旅生涯,培养了赵勤玉真诚、豪迈、刚正的品格。性情入画,他的画大多雄浑、开阔。即便是一些小品,寥寥山水,郁郁枝叶,潺潺流水,款款小舟,或浓或淡,或简或繁,或浅或深,却总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悠长的情愫。
赵勤玉转益多师、画派,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跋涉……
在部队期间,赵勤玉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两年,使他对绘画理解更为深刻、技法更加纯熟。这时他对油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退伍后,油画自画像《闯北京》,既有惟妙惟肖的写实主义风格,又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执着追求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赵勤玉将对西画研究的心得,很好地融入国画创作之中。如他国画中的透视、明暗等关系变化,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习惯。
溪山秋韵图
赵勤玉曾一度迷上烙画,四处游历,以画会友,交流经验。在同行大多使用木质材料作为烙画表现材料时,他别具一格地探索使用宣纸,使现代工具与传统材料相结合,一时为国内外友人称奇。特别是他的烙画动物系列,纤细毫发,几可逼真,把烙烫与工笔结合的技法发展到了极致。烙画市场行情虽然很好,但赵勤玉并不满足,他在追求艺术。他感觉,烙画对操作技艺要求很高,更多地像工艺美术,无法酣畅淋漓地直抒胸臆。于是,他把主要创作精力又转回山水写意。
蜀山秋韵
寓京后,他拜画家郭公达、石磊为师,拜书法家戴建峰为师,在传统与现代,在理论与实践及相关艺术中,汲取营养、日益精进。
情商、智商俱佳的赵勤玉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砥砺前行,具有独特个性的画风正在形成:他的作品或焦墨入画,灵韵自出;或恣肆纵横,皴染有度;或笔端毫厘,性情有加;或胸存丘壑,无言成诗。气韵之美,意境之美,虚实之美,刚柔之美,情怀之美……无不跃然而出。
云静风高
品味这位从大别山走出来的画家作品,犹如品味他家乡蜚声海内外的香茗——六安瓜片,清香高爽,鲜醇回甘,品着,品着……渐渐地,你会感觉到曾经的浮燥已慢慢归于了宁静,仿佛融入了朝晖映照中大别山景致最美的天堂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