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重点推荐

94岁八路军女战士王荫莲离世,曾挎双枪威震日伪军

时间:2019-07-19 09:56:36  来源:搜狐  作者:王建力

7月17日上午9时,河南省漯河市卧龙殡仪馆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徊,抗战老兵、漯河市文化局离休干部王荫莲告别会在这里举行。老人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建国七十周年举国欢庆的那一天,遗憾的是她却在2019年7月15日上午九点二十分永远离开了我们,距离建国七十周年仅剩76天。

1.png

王荫莲生活照

王荫莲,祖籍河南省杞县宗店乡武旗村。她的家曾是“豫东抗日中学”机关办公的地方。战争年代,她跟随丈夫任秀铎(豫东地区党组织著名领导人)一起出生入死,从家乡到战火纷飞的前线,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1944年中秋节,日寇火烧武旗村,她家的房屋全被烧光。王荫莲1942年在杞南抗日联防办事处参加工作,先后两次到豫东抗日中学学习,在此期间多次与日军交战。新中国成立后,她服从组织安排,辗转商丘、郑州、漯河等地,在组织部、妇联、 医院、图书馆等单位担任科长、院长和馆长等职务。王荫莲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2.png

王荫莲在女儿的陪护下散步

老人的小女儿任赞玲目前生活在郑州,她对母亲的生平事迹最为熟悉。“抗战时,一次打鬼子的战役中,母亲从马上摔了下来,伤势较重,但母亲忍痛战斗。”王荫莲的女儿任赞宏告诉记者,老人身体很好,但腰伤每年要检疗,“按照她的级别,她本不需要排队看病,但每次她都不准我"搞特殊"。

12岁送情报,藏在衣襟鞋底辫子里

抗日烽火燃到家门口时,当时的王荫莲还不满12岁。“我母亲1926年出生于杞县板木乡武旗村,1937年在太康县女子小学上学。书香之家不歧视女孩,母亲也按辈分排名。”任赞玲说,那时,家里人毁家纾难参与抗日,家中经常驻扎共产党的抗日队伍,站岗放哨就成了王荫莲的事,一旦发现有陌生人或敌人的动向时,就得赶快报信。“母亲小时候送情报,姥姥把情报缝在她的衣襟、鞋底里,有时辫在辫子里。”有时当天就能回,有时大人们被搜查严密无法通行时,就由年幼的王荫莲独自传送情报,要几天才能回来。

1938年,当地成立了抗日小姊妹团,王荫莲任团长,她就开始带领姐妹们放哨。远远看到鬼子就高喊:“鬼子来了!”群众就赶快隐蔽起来。

昔日骑马渡水爬城墙,声明威震日伪军

1942年,王荫莲参军到了部队,练就了一身好腿脚。打仗、学习、救护伤员、动员群众,王荫莲样样领先。王荫莲的家是豫东抗日中学所在地,也是部队常常驻扎办公的地点。鬼子对王荫莲家恼恨至极,1944年中秋节前,出兵烧毁了王荫莲的家。火势蔓延,又烧毁了武旗村其他的房子,这就是豫东抗战史上有名的火焚武旗。

抗战中,王荫莲常常跨马执双枪,非常英勇。一次,战马突然受惊,把王荫莲摔了下来。解放后才发现其胸椎和腰椎多处压缩性骨折。

94岁的她曾是有名的双枪女八路

王荫莲跟儿女们谈过她第一次打鬼子的经历:“用的是三八大盖枪,第一次战斗,每人三发子弹。为了节约子弹,要等敌人走近瞄准了才能开枪。结果,3发子弹打中了俩鬼子。”

一次打鬼子后渡黄泛区撤退时,河水漫了上来,有一人多深。会游泳的王荫莲拉着不会游的战友,鬼子在后面射击,子弹“噗噗”落入水中。 “你妈妈不是一般的勇敢!”王荫莲的战友告诉任赞玲,当时他们侦查发现,开封城楼上的日本鬼子吃饭时把枪架在一起,于是王荫莲就和战友们一起趁鬼子吃饭时爬上城楼悄悄把枪拿走,“你妈妈常常扛两条枪,打仗时冲在最前面,没见她怕过!”

在残酷的抗战岁月里,王荫莲睡过结着冰碴子的旷野,睡过臭气熏天的牛棚,埋伏过三伏天的庄稼地,也埋伏过三九天的雪窝子。她和她的战友们,冲锋时与敌人刺刀相见,偷袭时一起爬鬼子的炮楼……她一路豪迈地走来,直到抗战胜利。

王荫莲一生留下最有价值的是两张老照片和几本书籍,她视为“珍宝”。 其中一张是抗战时期她和4名战友的合影照,这是她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

3.png

抗战时期王荫莲(后排左)与战友的合影

4.png

王荫莲收藏的《中国共产党党章》(1945)

5.png

她的革命事迹入选了《豫东中学校志》

每年春节子女们齐聚一堂时,王荫莲都会教育子女:“要听党的话,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从小开始不得说出是干部家庭的孩子,要和老百姓一样,不能搞特殊。要勤俭持家,要记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近年来还要求子女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要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关注弱势人员,要帮助他们。王荫莲一生简朴,1944年抗战时的军毯,一直沿用至今。

6.png

1944年抗战时的军毯

王荫莲生前,起居有序,坚持锻炼,每天都到沙河河堤散步、唱歌。老人的歌声,已成为河堤上的一道风景。90多岁高龄的王荫莲,走起路来依然是腰杆挺直的军人姿态。英雄西去,事迹永存。7月17日的殡仪馆内挽幛如云,正如吊唁的花圈上所写那样,我们祝愿“老兵,一路走好!”,王荫莲老人为我们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永远记在我们后人心中!

最新信息

  本网讯 翁牛特旗自驾穿行领略独特[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翁牛特旗自驾穿行领略独特[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