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北京的琉璃厂,南京的夫子庙,很少有人不知道西安有条街道叫做书院门。这个同样不以××街命名的街道是西安的一条仿古街,位于南门盘道东侧。站在街口,就能看到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真卿楷书辑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道明这条街里藏的两大宝,一是名满天下的西安碑林,一是民国四大著名书院,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过不了多久,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们将会发现,在关中书院门前,将竖起一座由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写的石碑“西安书院门”。
三条街道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7月30日,书院门所在地碑林区文体局邀请张永禄、葛慧等六名历史地名学者召开专家座谈会,决定请著明书法家钟明善先生为书院门题写街名。与此同时,还分别邀请陈忠实、石瑞芳为南院门和湘子庙街题写街名。
碑林区文体局办公室主任李东告诉记者,碑林区各街办共向区文体局上报了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名街三十余条,经过筛选,首批建立街区文化标识的三条街道包括南院门、书院门和湘子庙街。选择这三条街道的原因是街区成熟、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在西安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南院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书院门紧邻碑林博物馆,是名人字画、碑帖拓片等文化类店铺的集散地;而目前我们也正在将湘子庙街打造为西安的画廊一条街。”三条街道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既是游客必游之地,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目前打算用秦岭花岗岩做街区文化标识,高2.5米,宽1.5米。”对于文化标识的形式,区文体局也已经拿出了具体方案,南院门采用卧式,其它两条街道为立式。正面由我省著名作家陈忠实和书法家钟明善、石瑞芳题写街道名,背面用200至300字展示街道发展沿革和历史典故。
每个门面上都有一块匾额仿佛置身于盛唐时期的长安街坊
西安是个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地方。西安更是书法之城。
以书院门为例,昨日记者来到书院门,看到每个门面上都有一块匾额,有的是辑古人字,但大多是现当代陕西著名书画家的手笔,字体迥异,五光十色。有的匾额下的两侧门柱上还配有楹联。匾额全是三字的,古味极浓,意趣盎然,比如:“荣宝阁”(钟明善书)、“文宝阁”(贾平凹书)、“状元阁”(容川书)、“文萃阁”、“六愚阁”、“中天阁”、“云林阁”、“珍宝阁”、“宝艺阁”、“文化阁”、“逸心阁”、“灏文堂”(卫俊秀书)、“盛大庄”(霍松林书)、“秦风堂”、“居易斋”(石宪章书)、“荣故斋”、“鼎盛斋”、“印石轩”(傅嘉义书)、“两宜轩”、“惠碧轩”、“依林昌”、“一品宣”、“百宝园”、“艺林阁”、“珍玉楼”、“洗砚园”等。从这些匾额上你足以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仿佛置身于盛唐时期的长安城街坊。加上琳琅满目的字画、瓷器、陶器、玉器、宝石、根雕、文房四宝、民间工艺品等,勾勒出一个逝去的十三朝帝都的模糊背影。
黄昏时分,从书院门走出,静静凝望漫天云霞中倦鸟归巢的景象。闹市不远,近在咫尺,各家招呼关门的声音,整个街道都能听到。时光终于不再那么飞奔向前,在这里,它也许后退了一点点。
城市街道名镌刻着个人私记忆题写街名“非常荣幸”
城市街道的名字,不仅蕴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更承载着书写者的个人记忆。
盛邀之下为南院门题写街名的著名书法家陈忠实说,“过去我在公社和区(灞桥)上的时候,常到老市委开会,听报告,南院门古色古香,很有文化氛围。这一次碑林区让我写,我觉得写得不好看,推辞不写。但他们坚持,我说写个存念可以,就不要刻碑上了”。
“从小就在这片儿住着”。昨天早上刚以嘉宾身份在湘子庙街出席某画展的石瑞芳,说自己和湘子庙街情缘已久。她幼时住在市委后面南广济街,在五味什字和六中度过中小学时光,“放学后,沿着湘子庙街一直走下去,到碑林,看颜真卿、黄庭坚、二王的草书,一个个一直看到碑林关门,那时碑林还是免费的。”
在石瑞芳的记忆里,那时湘子庙街更多的是住家户,附近有古旧书店,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慢慢形成画廊一条街。现在,像湘子庙街七十号画廊等,许多现代名家大家的作品都在这里办展。相比之下,现在的书院门显得更商业一些。而湘子庙街作为文化基地档次略高一些。
能为这条街题写街名,“非常荣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