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不仅凝聚了中华儿女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还孕育了南京城市文化,是南京城市文化的基因。同时,南京城市文化丰富了长江文化,两种文化相互协同发展。
长江文化与南京城市文化的融合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孕育出了南京的文化基因。背倚长江的北阴阳营文化、湖熟文化和吴越文化蓬勃发展,既象征南京城市雏形的形成,又代表着源远流长的长江古都文化的开始。六朝时期,长江在入海口之前冲刷出肥沃的三角洲,开放的文化加上繁荣的经济,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江海丝文化也成为长江文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唐朝时期,“秦淮”二字首次出现在目前已知的古文献中,秦淮河作为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见证了南京城千百年的繁华景象,长江秦淮文化也自此展开。
南京是一座山水并存的城市,好山好水孕育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从南北朝时期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到唐朝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到明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为南京山水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近现代以来,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南京的工业文化也得到了开发,南京长江沿岸林立的浦口火车站旧址、和记洋行旧址等,见证了近现代工业入驻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记忆,是南京长江工业文化的符号化象征,也是南京创新创业精神的文化载体。南京文脉绵延千年,长江两岸的名胜让南京的长江文学文化变得“可赏可读”;南京长江大桥作为第一座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及自主建造的双层式特大型桥梁,被称为“争气桥”,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与记忆。长江便利的交通为南京长江文化赋予了开放与包容的底色,儒释道文化在南京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如今,南京长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时代的进步为南京长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要提炼南京城市文化特色,推进长江文化与南京城市文化融合发展。
秉承南京长江海丝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推动南京城市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相融合,实现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作为海陆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要做好“一带一路”支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从南京长江秦淮文化中找准历史定位,同时保护和传承好南京的人文精神,续写“新秦淮故事”。不仅要做好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还要做好新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采用创新手段,利用好新媒体服务,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南京的软实力。
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南京长江山水文化相结合,综合探索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和岸线之间的有机联系,结合南京长江段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城乡的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
不断从南京长江工业文化中汲取创业动力,敢于接受和利用好新技术,抓好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最新进展,把握机遇,掌握好数字经济、新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走向,融合应用远景最广、创新性能最高、辐射范围最大的创新信息技术,为传统领域赋能,创造出全新的领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红色文化自信,精益红色文化品牌,促进南京长江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保护好南京长江红色文化遗址的同时,利用新时代青年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做好弘扬和宣传工作,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文学作品讲好南京长江物的历史与精神的历史,提炼出南京长江文学文化中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下不变的部分并加以发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加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南京长江文学创造提供内生动力以及现实基础,同时坚持文学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机制 ,保证文学艺术的“人民性”主线。(作者为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