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城市文化的公园化倾向

时间:2013-10-25 15:51:04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刘守序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存在的理由和灵魂,一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文化,这座城市才是活的,才有生气,城市文化的魅力在于它彰显了这座城市全体人民的精神面貌,理想追求和事业向往,记载了这座城市的喜怒哀乐,夏暖冬寒,陪伴着城市里的人们一起走过一个个值得记忆的岁月。

但是,人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城市文化从某一个时候起开始出现城市公园化倾向,表现为越来越单一、直接的娱乐倾向,呈现追求轻松、简单、休闲和自我随意性特点,这些特点和倾向越来越有蔓延发展趋势。全国各地无论一线二线城市,无论公园、江边、广场,哪怕只要有一块空地,就一定有那里的人们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或舞枪弄棒,或推挽太极,许多自发组织起来的合唱队伍,更是成为城市公园文化的重要方面军。

原本意义上的公园是人们休闲、散步,同时伴有娱乐性质的绿地空间,中国的公园在上上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但是,由于国力不济和战事频仍,其发展速度缓慢,只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园才有了快速发展建设,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中国公园的发展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并且突破原本意义公园的围栏围墙,向着城市广场、休闲中心等街心空旷处发展,同时,也就把原来的公园文化延伸到那里,扩大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园文化内涵。这种情况在全国是很普遍的。

公园文化的发展,可以为人们带来两方面的启示:首先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8.37亿,城镇化程度达到60.34%。从现在中国人生活习惯来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自然应该有公园文化的进一步普及和提高,而作为城市文化组成部分的公园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城市生活的水平和内涵,代表着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表现为一种城市文明程度,同时,也是这座城市里人们社会福祉的折射,也可以大致见出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

公园文化首先改变了新近入城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公园是城市中最让他们感到宽松、自由和快乐的地方,而现在全国各地几乎完全统一模式的公园文化,则让他们可以轻松、容易而又迅速地融入其中,享受现代中国的城市文明,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生活转变,这一点无论是从农民原来的生活习惯本身还是从当下城市公园文化内涵来看,都可以得到证明。有专家测算,20年后,中国城镇人口将有可能达到全国总人口的80%,就是说达到12亿以上。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达到了这样的新阶段,无疑是对城市公园文化的一种巨大挑战,同时,对于一种生活文化而言,无论其张力还是渗透力,也会使其在接纳一种文化中影响和改变这种文化,即是说能够在全新的城市生活中,把亿万中国农民改变、影响、熏陶成具有现代文明的城市人。

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目前中国城市公园文化的庞大化、趋同化,不易为这种新式样带来更深的文化内涵,也很难为城市文化个性化、多元化提供更多滋养元素。人们应该知道,一座堪称拥有自身文化的城市,一定拥有自己的历史,而城市的历史首先是这座城市自身发展史,而凡是能够“入史”的一定是这座城市堪称拥有并以为骄傲的文化,犹如一个人,他的气质、修养、性格、爱好、经历、奋斗,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洞察力和涵养品格,他先天的聪明度和后天的知识力等等,构成一个人的全部文化内涵,当然还有他作为社会个体的资产拥有。

城市文化的内涵应该是十分丰富的,所以,绝不是上面所说的公园文化所能取代的,假如一旦被其取代,那不仅是城市文化的衰败,也一定是城市的衰败。

作为生活文化之一,公园文化的趋同化和简单化,不该也不会过多影响城市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因势利导,培养人们多元的、富有内涵的文化喜好,培养自己城市的性格和特点,涵养自己本地方的特色文化,引导市民意识到在锣鼓喧天“热热闹闹”的生活的同时,还有安静、自律、温良的生活价值取向。

新建城市没有负担,没有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沿革,这是新城市的优越之处。人们能不能找一个既懂文化,又懂历史;既看重GDP,又重视城市文化的市长,从头干起,从没有负担干起,从公园文化干起,逐步走出自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来?

最新信息

  崇洋文化在有些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详细]

推荐信息

  崇洋文化在有些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