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街巷文化提升北京城市精气神

时间:2018-02-08 13:57:19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朱岩石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乡愁”便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在的北京有着众多大剧院、文化中心、博物馆、音乐厅等大型文化设施,这当然好。但城市文化的特色在哪里?可能更多在市民生活的身边。

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让北京成为“博物馆型城市”。

清晨,当我们漫步于街巷,长长的绿荫道让人很快沉静下来。街道两侧路标指示按照古代法式营造;街巷的铭牌上介绍着本地历史的叱咤风云、蹉跎沉浮以及老住户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人文故事,将使人宛若穿越时空。统一制作且各有特色的街巷导览标识及APP语音导览,让人经历着一场真实城市博物体验。

每条街巷应该整洁且尺度宜人,绿树成荫,并引入慢行系统,各种舒适的户外咖啡吧、清饮书吧精心布置其间,成为城市一道休闲舒逸的人文风景。午间休息时人们可以继续选择在街道中“老舍书屋”读书,书屋边的“钱学森乐园”里,孩子们营建着属于自己的科学天地,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结交朋友,探索未知,共同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这些诗意的文化设施轻柔地散落在城市的街巷之间,它们坦率而真实地表达着北京文化的“精气神”。这不仅是极富东方场所精神的表达,更是可以展开与老城文化传统和前人生活意趣的亲密对话。而交互间我们也正真实地体验着隐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别样精彩。

“街巷文化”的渗透式文化传播方式应该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属于我们的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发展,成为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建议北京市统筹开展“街巷文化”试点建设。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引导下,动员群众自发地挖掘和整理所居住的街道、所工作的单位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增强市民的参与感、融入感,并由专家进行统一的整理,打造区域独有文化特色。

根据区域文化特色,针对区域内的某一街道和某一单位,开展“街巷文化”建设试点,即通过个性化的设计,以街头的雕塑、街巷历史简介、用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命名街道、工作场所,或在学校里张贴人物画像、APP语音导览等手段,打造以街巷文化为代表的城市名片,因地制宜地将本地区、本单位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使普通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时时感受到文化气息。

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街巷特点,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区域内打造与区域文化特色相匹配的、融入慢行系统的、并且集书吧、活动站、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于一体的“街巷文化”建设模式,并逐步稳妥地在全市推广(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

最新信息

  广州的低调世人皆知,但人们很少[详细]

推荐信息

  广州的低调世人皆知,但人们很少[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