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镇全景
从西安沿延西高速驱车行驶约1个多小时,便进入陕西省面积最小地级市铜川的区域。
铜川境内的延西高速两边一眼望去,尽是满山苍翠,绿意盎然。满眼绿色的铜川,一度让人们差点忘记它“煤城”的身份。曾经的铜川由于粉尘污染严重,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如今,“煤城”铜川已变身为满眼绿色的休闲养生和生态旅游城市,而这得益于铜川在发展转型上调整和发力。
近些年,铜川坚持宁可减少GDP,不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坚持以治理水泥粉尘为突破口,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累计关闭了57条水泥生产线和近500家“十五小”企业,强制拆除关闭163家白灰窑、坩土窑,基本实现了“煤城”基本不烧煤、水泥大市无立窑。
通过铁腕治污,铜川全市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2013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态示范城市,成为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除了典型资源型城市身份外,铜川还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陕甘边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以铜川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也成为资源枯竭城市铜川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倚重的发展方向。
9月26日,在铜川市情介绍见面会上,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铜川在转型发展中,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打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5.61亿元,是1995年的35倍,未来力争将铜川打造成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西部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名区。
“我们正在论证在中国的北方建设第一条观光小火车,将铜川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和陈炉古镇四个4A级景区串联起来,一张门票四大景点往返40多公里。”严维佳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铜川旅游还将搭西铜一体化的东风,力争2017年年初西铜延高铁控制性工程首先在铜川开工建设,高铁建成后,游客一下高铁就可以换乘观光小火车前往照金红色小镇,届时到铜川的游客人数将会大大增加。
“断臂求生”
铜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兴、因矿设市,其域内黑灰资源富集,煤炭储量30多亿吨,曾经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煤炭和水泥曾带给这座城市无数的荣耀和不竭的发展动力,但长期以来,“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粗放的生产方式,也将粉尘、煤烟污染带给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严维佳介绍称,由于严重的粉尘污染,铜川一度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时,白天能见度不足100米,市区每平方公里每月降尘35吨以上。“走路打着伞,吃饭捂着碗”,曾是当年铜川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过去的铜川,为陕西乃至全国争了志气,但同时也伤了元气;进入新世纪,铜川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一样,也处于传统过剩产能消化期、新兴产业培育期,面临深度转型的抉择。”在9月26日的铜川市情介绍见面会上,严维佳也毫不避讳地指出铜川过去粗放发展模式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进一步介绍,过去铜川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资源,形成了“一煤独大”的偏重型产业结构。1958年铜川建市,全市工业所占比例是48.4%,之后一路攀升,到1960年时达到顶峰,占比达到80.5%;虽然之后比例逐年有所降低,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铜川的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依然占据“多半江山”。
严维佳说,铜川全市人口是86万人,目前铜川煤矿仍有5万多职工,加上职工家属,人数有20多万人,占到全市人口的1/4。著名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铜城”、“大牙湾煤矿”和矿工生活,也是以当时铜川城市及煤矿生活为原型的。
不过,长期以来,粗放的工业生产方式,也给铜川带来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形成了267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和沉陷区,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效益下滑,下岗失业人数骤增,一度下岗失业人数达到5.8万人,占陕西的五分之一;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问题凸显。
2009年,铜川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
严维佳表示,面对着这些问题和困惑,铜川也经历了脱胎换骨、转型发展的阵痛。不过,多年来,历届铜川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以再造一个新铜川的魄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包茂和延西两条高速间,规划建设了铜川新区和8个接替产业工业园。
通过多年断臂求生式的转型探索和实践,铜川的工业形态和生态环境都得到极大改观。据铜川市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如今非煤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十二五”期间,铜川市林地面积由190.89万亩增加到198.9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46.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左右;2013年,濒危鸟类朱鹮在铜川放飞。
日趋向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擦亮铜川的一张新名片,甚至省长赴外出访,也不忘替其宣传一把。2015年9月22日,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2016年3月至今担任陕西省委书记)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在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发言中,娄勤俭就是以对环境要求苛刻的濒危鸟类朱鹮在铜川成功繁衍生息为例,讲述了陕西利用清洁能源的做法和成效。
严维佳说,这大大提升了铜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在世界舞台上为铜川城市新形象做的一次成功推介。
照金镇秋季全景
全域旅游
在2016年1月的陕西省两会上,娄勤俭在参加铜川代表团审议时又向铜川提出新的要求,要求铜川大力发展医药养生、红色旅游、食品加工等后续产业,努力走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前列。
“铜川是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的故里,历史上孙思邈被人尊称为 药王 ,他曾在铜川药王山隐居行医,著有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严维佳介绍说,“药王”这一文化品牌,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等资源,因而我们的目标是将药王山景区打造成为融药王中医药文化体验展示、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体验为一体的中国唯一、全国知名的休闲养生文化精品景区。
严维佳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铜川还在进一步挖掘药王山的旅游资源,孙思邈博物馆将于今年10月9日开馆,同时还要举办孙思邈文化节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
照金镇红色旅游景区一角
而在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上,铜川则是将重心放在照金—香山景区上。
尽管照金是光荣的红色故土,但由于交通不便,很长时间内,照金老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仍没有本质的变化,整个村镇没有正常的自来水供应,没有天然气、污水处理、垃圾回收,镇子形象破旧。
据照金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照金镇2012年8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扩建工程,仅用了一年的时间,2013年8月崭新的照金新镇落成。
如今徜徉在照金街区,犹如到了经济发达的江浙小镇,虽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却不乏红色底蕴。所有建筑都是红砖青瓦,小楼林立,红旗飘扬;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也格外醒目,人们一抬头就能看见对面山顶矗立的红星与“照金”两字。此外,照金在旅游业态上还增加了照金国际滑雪场和照金牧场等项目。
严维佳说,在打造照金新镇时,我们坚持“红色即民生”的理念,把“老区振兴”和“改善民生”作为照金名镇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全新的照金镇是铜川与陕文投合作,斥资12亿元打造的红色名镇,如今它已经成为铜川发展红色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我们力争将照金—香山景区打造成集红色教育、佛教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5A级综合性景区。
此外,铜川还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培育发展工业旅游,欲成为中国的“鲁尔”。将王石凹煤矿保存完好的前苏联专家楼、苏式选煤楼等工业遗址建成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开展矿井体验游,积极创建3A级景区,建设照金煤矿博物馆,展示铜川煤炭文化,打造水泥博物馆、工人村、工人俱乐部、生产遗址4个板块,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
“上次胡和平省长来铜川调研时,觉得我们不能把当年做过重大贡献的老的工业痕迹和文化都抹掉,而是要向西方学习,把它开发出来,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让游客下到500米或1000米矿井下,体验过去曾经有过的这样一种生活。” 严维佳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在工业遗址开发上,铜川还有一些大的构想,现在正在和设计单位、文化旅游单位就创意和设计理念进行沟通。
据上述铜川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铜川还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建设宜君哭泉美丽梯田、玉门风光自然保护区、太安森林公园、照金丹霞地质公园、新区申河香谷湿地公园、福地湖水利风景区,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大西安“后花园”。
严维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近些年铜川一直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我们曾提过要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5%”。
2015年铜川的GDP是324亿元,旅游总收入65.61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