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城市新闻 > 聚焦

珠海文化活动“滨海之声”35年,成城市文化品牌(图文)

时间:2017-07-18 14:02:00  来源:珠海特区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殷贝 雁行

15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珠海市第三十五届“滨海之声”音乐会暨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在珠海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落下帷幕。音乐、舞蹈、广场舞三大门类,共计31个有“正能量”、能“接地气”,艺术性高的原创节目进入决赛,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兼具本土文化和时尚元素的精彩演出。既让观众产生共鸣,也显示了全市群众艺术的蓬勃活力。

而作为珠海市群众文化活动知名品牌“滨海之声”音乐会,伴随珠海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35年。并以其参与人员众多、活动区域广阔、内容形式多样的特点,为珠海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百花齐放,群众艺术蓬勃发展

35年前的“滨海之声”,无论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还是节目数量和参与人数上,都显得非常单薄。一路走来,这个与珠海一起成长起来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由“音乐会”华丽转身为“音乐节”,将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近年来,根据珠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体旅游局的要求,“滨海之声”音乐会从单一的合唱形式逐步向各类演唱形式、器乐形式和戏剧曲艺形式方面发展,有机地将合唱节、民间歌手大赛、器乐交流赛、金秋艺术节、音乐创作作品征集、戏剧戏曲大赛,组合在一起,形成“滨海之声”音乐会系列活动,直接参与演出的人数超过数万人次。全面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并以创新的思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

“滨海之声”音乐会一方面极大程度地满足珠海市民参与群体性活动的迫切需求,反映出珠海群众文化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为珠海培养发现一大批文艺骨干和艺术人才,为全面推动珠海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据市文化馆馆长蒯锋毅介绍,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各类群众文艺团队250多个。其中,有平均年龄63岁的市老干活动中心民乐队,平均年龄72岁的珠海市广东游击老战士合唱团,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107支合唱团,61支管乐团,12支沙田民歌队,以及各种戏剧曲艺社和音乐工作室。 精彩纷呈 创作不断推陈出新 在创作上,“滨海之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为群众文化插上飞翔的翅膀,打开了文艺创新的大门。2012年,民间歌手大赛充分调动了民间艺人参与创作的热情,他们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独唱《遨游珠中江》、《美好家园》、《反吸毒》、对唱《争创文明排头兵》等作品充分渗透出的古老艺术的时代精神,其中8个作品在珠中江民歌大赛中分别获得一金一银六铜的好成绩。 戏剧曲艺大赛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作品,极大地鼓舞了我市戏剧曲艺作者和演员的创作热情。相声《怨谁呢》、小品《过关》、对口板书《拼搏》、沙田民歌说唱《水上婚嫁趣事多》、客家竹板山歌说唱《口厓来当哇人》、粤曲对唱《珠海风光无限好》、京剧小品《戏迷大联欢》等不同形式的戏剧曲艺作品都曾斩获广东省戏剧曲艺花会的金银铜奖。

如雨后春笋般的文艺作品激发了群众文艺推陈出新的潜能,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群众文艺创新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此外,借助“滨海之声”活动,市文化馆每年深入基层,开展组织、辅导、创作、选拨、推荐工作,接受培训辅导人数超过10000人次,群众文艺节目质量不断提高。

引领风尚,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滨海之声”音乐会35年不间断的举办,形成了珠海市最具历史和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蒯锋毅看来,坚持公益性是“滨海之声”音乐会的宗旨,其品牌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投入、群众参与,逐步形成其社会价值的载体,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群众文艺发展。 “滨海之声”音乐会从第一届开始就根据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拟定了普及、提高、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前十届重在普及,辅导培训群众文化骨干和调动全社会参与“滨海之声”音乐会的积极性;中间十届重在提高文艺创作人才,珠海市“滨海之声”音乐会的整体质量;后十届重在发展基层文艺团队建设。时至今日,各基层的民乐队、管乐队、合唱队、曲艺社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形成也离不开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上,“滨海之声”始终唱响主旋律,紧贴时代脉搏和群众生活。在形式上,则坚持走基层,进社区。例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音乐会《颂歌献给党》,珠海市军民庆祝建军79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军队和老百姓》,珠海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暨大型主题文艺晚会《风从八面来》,金秋艺术节《高歌向明天》等等。

“滨海之声”音乐会为群众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注入了勃勃生机。不断地充实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扩展群众文化的外延,形成群众文化新的载体,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可以预见,随着珠海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也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文化大潮。 精品涌现 弘扬原汁原味本土文化 在第三十五届“滨海之声”音乐会暨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有音乐类节目17个,舞蹈类节目14个,其中不乏原创精品之作。经过激烈角逐,舞蹈《龙·船》、《卜卜榄》获得舞蹈类一等奖;舞蹈《蚝女》、《撑》、《白藤好景》获得舞蹈类二等奖;广场舞《岭水谣》、《花袖印象》、《鹤舞海湾》获得优秀奖;粤语小组唱《黄杨河畔清风扬》、独唱《共舞飞天》、获得音乐类一等奖; 乐队表演唱《插秧对歌》、三弦独奏《赞珠海》、独唱《客梦追随》、《南海的海燕》、《义无反顾》获音乐类二等奖。获得舞台舞蹈类一等奖的作品《龙·传》讲述的是一位老艺人面对即将消亡的民俗活动醉龙舞,就算年事已高、孤身一人也继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这份热爱,一如既往的痴迷于操练醉龙的舞艺,执着于传承民俗文化事业。据悉,作为广东地方传统舞蹈,醉龙舞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澳门、中山、珠海一带。“醉龙”的动作融汇了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要求表演者有一定的武术功底,而该舞蹈则将“醉龙”“意醉神不醉”的形态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男子群舞《卜卜榄》同样展现的是广东民俗。在不少人儿时的记忆力,最美最甜的莫过于岭南老街上那一声声卜卜榄的叫卖,“飞机榄,飞上你天棚(天台)”,嘈杂的街上它总能第一时间跳入人们的耳朵。卜卜榄,其实流行于省、港澳地区的一种销售零食的方法,历史很长,发现时期不详。卖榄人挂着唢呐走天涯,边走边吹,沿街叫卖。舞蹈正是借售卖卜卜榄的小伙子们这一人物形象,描绘出生动的岭南市井文化,同时通过演绎他们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其幽默形象下的酸甜苦辣。 还有歌颂疍家女性勤劳贤惠的《撑》,展示水乡风韵的《白藤好景》,重现采蚝、收蚝丰收的喜悦的《蚝女》等等都让观众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在音乐类作品中,独唱《共舞飞天》不仅为观众描画出敦煌飞天舞女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还用歌声引领观众追逐梦想。而粤语小组唱《黄杨河畔清风扬》由斗门区的6名音乐教师倾情演绎,她们以高超的演唱技巧,巧妙丰富的舞台造型,将观众带入了黄杨河畔微风轻拂的美妙情境,斗门水乡的旖旎风光和醉人意蕴被纯美空灵的歌声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根据三灶民歌《对歌·插秧子》进行规整词曲进行创作的《插秧对歌》,用现代和声进行配器,结合民族乐器古筝,用流行乐队进行演绎,让人耳目一新。

群众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唱响繁荣文化大戏

“滨海之声”音乐会举办35年来,根据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辅导培训群众文化骨干,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每一届“滨海之声”都能看到不少新老面孔,他们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是企业的工人,还有镇街文广中心的群文骨干。蒯锋毅说,正是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挖掘和吸引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文艺水平的创作者和高质量的作品。 从“滨海之声”音乐会脱颖而出的珠海市室内合唱团,先后在“首届广东合唱节”和“1996中国合唱节”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专家评为第一支与世界合唱接轨的团队,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业余合唱团队中的佼佼者。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香洲区南屏镇春之韵艺术团的两首参赛作品荣获老年组混声B级(银奖),A级空缺。评委、国家级合唱专家陈家海教授惊讶地表示,没想到一个镇一级的业余文艺团体会有这么高的合唱水平。“去北京参加合唱节时,团员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也超过60岁。”南屏镇春之韵艺术团团长陈爱华告诉记者。南屏镇春之韵艺术团2014年成立,现有成员136人,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主要是目前居住在南屏镇的离职退休人员。除了合唱团,舞蹈队作品《疍家婆婆》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老年舞蹈大赛也斩获了金奖。

南屏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说,艺术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是从空白做起,经过了几年的专业辅导、训练,以及团员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舞蹈《红头巾》获得广东省首届中老年舞蹈大赛金奖的香洲区拱北街道办夕阳红艺术团则是一支由退休人员组成的年过半百的舞蹈队,也是珠海市社区中最优秀的业余老年文艺团队之一,成立于2003年。艺术团以展示珠海社区新风貌、市民新形象、城市新生活为主题,立足基层,经常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舞蹈作品《凤鸡舞》曾荣获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舞蹈题材取自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前山凤鸡舞”。作为源自明末清初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前山凤鸡舞”一直是珠海民间艺术巡游中的重头戏,能够表演“凤鸡舞”的传承人不仅屈指可数,也年届耄耋。“我们想用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来演绎古老的凤鸡舞,在继承传统舞蹈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发展,将活跃在民间的舞蹈搬上舞台,向更多来自各地的观众展示珠海的民俗文化。”该舞蹈编导谭甜说,舞蹈《凤鸡舞》表演的难度在于运用独特的动态来展现舞蹈的情节,演员在表演时必须要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神态来体现“凤鸡”的活力。这个舞蹈作品的演出团队是香洲区翠香艺术团,成立于2006年,集民乐、管乐、舞蹈为一体。该团创作的舞蹈《靓婆婆》还曾荣获第四届全国中老年舞蹈大赛金奖,广东省首届舞蹈花会金奖,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大赛金奖。舞蹈运用诙谐幽默的舞蹈动作,并融入具有时代感的时尚元素,表现了一群不服老的靓婆婆追求时尚、追求健康、追求美的精神。舞蹈《伶人往事》则两次受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邀请参加录制,荣获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大赛金奖,并在广东省第三届中老年舞蹈展演活动中荣获创作金奖及作品金奖。 

最新信息

  本网讯 没见过新疆之大不知中国之[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没见过新疆之大不知中国之[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