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城市新闻 > 热点推荐

昆明:文化五华区,铸就城市发展灵魂

时间:2014-12-16 16:28:24  来源:昆明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赵书勇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文化建设是灵魂。

  素有“文化区”美誉的五华区,将文化建设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项目,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逐步形成了“文商互动、文旅相彰、文科相促、文教相融、文体相兼”的文化发展格局。近年来,五华区在整治文化市场秩序,维护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定团结方面措施有效,亮点突出,效果明显。

  同时,五华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新五华正在崛起。

  文化产业平稳发展取得实效

  一直以来,五华区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4年11月,五华区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1年3 月,又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五华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十二五”期间,五华区确立了“产业高端、文化彰显、生态支撑、民生普惠、城乡融合、跨越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同时,还编制完成《五华区“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子规划,立足于五华区文化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突出特色文化街区的商旅文融合发展和文化创意园区的科工文契合发展,着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着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文商互动、文旅相彰、文科相促、文教相融、文体相兼”的文化发展格局,通过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动区内文化相关产业发展由“亮点”向“链条”发展,再向“网状”发展,致力于把五华区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及创意产业中心。目前,五华金鼎山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业聚集,翠湖片区、昆明老街、顺城片区正成为都市旅游文化中心,海鸥文化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此外,“朱德旧居”、“聂耳故居”等名人故(旧)居保护工程已经完成;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增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不断推进,完成73个社区基层站点建设。2014年,五华辖区内文化市场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为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对于昆明人来说,园西路是最有感情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但高校环绕,还有园西电子广场、一二一数码城、佰腾数码等,是一个集美食、文化、科技为一体的休闲商圈。曾经,这里各种音像制品、文化书籍及其他文化制品随处可见,是许多老昆明人心中的文化大观园。但也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这里鱼龙混杂,给健康的文化市场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现在的园西路上已经鲜见盗版软件及不健康文化产品的踪迹,这和五华区大力推动文化市场规范管理有莫大关系。据介绍,五华区整治文化市场方面,坚持“高频率、高密度”执法检查,确保市场监管无“真空”、无“盲区”。

  五华区认真贯彻上级文化部门工作要求,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的,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切实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出版物专项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等文化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仅今年以来,共出动人员7000余人次,共检查各类场所3000余家次。其中检查网吧1000余家次,对10家网吧进行立案处罚;检查图书、音像销售单位400余家次,查缴非法出版物25000余册、非法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7000余盘,对1家销售非法出版物的书店立案查处;检查歌舞和游艺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经营场所900余家次,对1家娱乐场所进行立案查处;检查印刷复制行业经营单位200余家次,对2家印刷经营单位进行立案查处。

  在接受群众举报方面,五华严格执行接件查办要求,今年已对23件举报及时进行了查处并认真进行了回复,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依据。

  联合执法机制得到深化

  文化市场规范的经营秩序、良好的经营氛围以及健康的经营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有人利用各种手段扰乱市场秩序,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来维护。

  由于文化市场特殊的产品性质以及经营模式,对其监管往往涉及工商、公安、城管等多个部门。所谓“多龙治水而水不治”,多头管理之下,出现职能部门推诿责任,相互扯皮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但在五华,这样的事情却很少发生。这是为什么?五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切实解决文化市场执法中部门协作缺乏、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五华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大队与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建立了文化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在机制下,五华区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减少执法成本,增强执法效果,保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确定“联合执法,分家处理”的联合执法原则。也就是在保证各组成单位的工作职责下,将涉及各单位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联合执法的重点内容,并建立了各部门信息共享制度、联合执法会议制度、执法情况通报制度等多项制度,建立权责一致、规范有序、高效联动、监督有力的执法联动机制。

  事实证明,联合执法效果明显。通过各单位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在查缴封堵非法出版物、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查处非法报刊制售活动、清除互联网有害信息等方面采取了多次专项行动,对违法行为取到了有效打击和震慑作用,为文化市场联合执法提供了充分保障。

  执法案件办理亮点纷呈

  安全重于泰山,防范胜于救灾。文化产业的安全生产不是小问题,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大问题。

  2011年以来,五华区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改变以往办案罚款为主的管理方式,与日常管理疏导、法律法规培训相结合,深化企业自律与行政执法的互补互促。行政处罚案件虽然逐年减少,但经营秩序更加有序。另一方面在网吧、出版物等原有执法办案传统领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文化市场发展趋势。

  同时,五华区陆续开展了互联网文化、营业性演出等新领域的案件查处。陆续查处昆明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网络虚拟货币交易服务案件,并依法对当事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通过执法行动的开展,后期该公司积极办理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走上合法经营道路。此案件的办理结案开创了云南省文化市场网络文化案件行政执法处罚先例。

  五华区积极适应辖区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发展趋势,专门组织执法人员赴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学习培训营业性演出执法办案专业知识,并开展文化市场营业性演出执法,查处昆明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具备营业性演出经营资格,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等案件。

  为配合“平安文化市场”的创建,五华区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责,严格规范网吧、歌舞及游艺娱乐场所、图书音像市场的管理,重点查处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室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销售盗版音像图书、非法演出和无证无照违法经营及涉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行为,整顿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为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相关政策法规及安全生产的业务宣传,五华区对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发放《文化市场法律法规汇编》、《五华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安全生产工作手册》。每年年初,五华区与各经营单位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要求文化市场各行业经营单位要自觉遵守行业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这些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了辖区各经营单位业主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提高了经营户自律意识,牢固树立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

  文化体制改革成效突出

  为进一步落实文化市场安全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五华区自2012年以来,以维护市场健康、稳定、繁荣为目的,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实施《五华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网格—行业综合管理制度》,结合日常工作,完善以执法人员为主体,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对网格内的管理对象及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和覆盖全面、责任到人、职责到位的市场管理格局,确保市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督管理无遗漏、全覆盖,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原五华区文化市场稽查队更名组建为五华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主要职责任务由原来单一的文化市场管理增加为全区文化、体育、旅游管理,新增体育、旅游执法权限。文化市场机构改革后,五华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综合执法队伍,不断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按照“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原则,狠抓队伍的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稽查队伍,专门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每周开展集中学习,每年定期参加省、市举办的执法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整体执法水平,使执法人员能够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文化执法的方法和思路,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文化执法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五华区执法人员依照上级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正式统一着装上岗,通过统一执法着装,能够直接亮明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身份,有利于保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其次,为执法队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对案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拍摄取证,既能如实记录执法过程的一言一行,又能促使其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此外,为了提高网格化管理的机动性,有利于及时处置各类举报,提高执法人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结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际需要,购买了10辆电动自行车充实到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中。通过各项执法设备的提升,切实拉近了执法队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为推进依法行政和阳光执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硕果

  有了繁荣的文化市场,健康的文化发展环境以及良好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加上近年来五华动员全区干部群众,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五华作为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城区”,成绩显著。

  五华区在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大、范围广、程度深、口碑佳的文明创建工作,有力开创了五华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在五华,文明宣传展板遍地开花,《市民文明公约》随处可见,还有10余万名志愿者、中学生争做文明劝导员,每年近5万市民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培训,更有近2万户五好文明家庭和300余家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共同参与文明建设。在全省首家推出的青少年“道德银行”、“文明公民积分卡”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今年以来,又陆续开展了“五华榜样”评选、建立社区善行义举榜、推行“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组建“百姓讲师团”深入基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巡讲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文明之花开遍五华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五华区积极推进“阳光工程”,拉近了党群关系;深入建设“效能五华”,树立了机关新形象;多维度进行“制度创新”,激发了创造活力。五华首推全市中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建成全省第一个城市管理信息化网络、全省第一个“驻街联合党委”、全国首家残疾人便民服务暨援助中心……一系列首创和率先之举,最大程度丰富了五华区高品质中心城区的形象。

  此外,县域经济十强县之首、云南省文明城区称号的获得,见证了五华区近年来在经济、文化等工作中的成绩已“硕果累累”。随着五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文明、和谐、幸福的首善之区正渐渐展现她的迷人魅力。

最新信息

  本网讯 本网(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