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纪念他的功绩,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并陆续建成了一批纪念孙中山的建筑和道路。上世纪30—40年代,每年的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中山各界均有相应的纪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有的纪念建筑进行修复和扩建,每逢重要的周年纪念,中山各界都举行纪念孙中山的活动。改革开放后,对孙中山的纪念有了更加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尤其是2000年以后,纪念孙中山成为中山市的一种特色文化,在打造中山特色经济、旅游、城市人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1925~1949年:孙中山纪念建筑和纪念活动逐渐增多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逝世,23日香山各界团体在学宫追悼孙中山。4月16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通令香山改名中山县》,唯一一个以纪念孙中山为名的县城——中山县正式诞生。同年,为纪念孙中山,原石岐观澜街、文集坊、常丰街、永宁街、达德街等道路改名为孙文路。据《中山市志》记载,1934年以纪念孙中山为名的总理故乡纪念中学(今中山纪念中学)成立。1937年,中山纪念图书馆成立,由孙中山长子孙科题书馆名。
(中山纪念中学)
(由华侨捐建的中山纪念图书馆)
上世纪20—30年代,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举行的植树节活动规模较大。馆藏民国档案有大量记载,如1928年《为先总理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本党承遗教为革命》,中山县公署和教育界在3月12日举行首届植树典礼。1932年《总理逝世七周年纪念之辰并为县指令为植树节》,因为推广林业活动,植树节活动范围扩大,政府机关准备了大量的林木种子,以备邑民采购。1936年《查本年三月十二日为总理逝世十一周纪念植树式并举行造林运动》记载,“纪念植树式要重视实效,成立多量苗圃、扩大营造公有林、普遍栽种路树……扩大宣传,在各中小学、各乡进行演讲培训,并举行植树比赛,宣传造林、护林的作用。”
上世纪40年代,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1946年《奉教厅令饬本年纪念国父诞辰由十一月十二日起一连七天举办社会教育扩大运动周》记载,纪念周内容包括演讲、展览、篮球比赛等活动,县图书馆、民教馆、县立师范学校、各区中学、县立体育场等单位团体参加。1947年由中山海外华侨、机关团体及社会名流筹办,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中山公园建成。
二、1949~1978年:在重要周年举行纪念孙中山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原有的孙中山纪念建筑,定期进行修筑和翻新,在孙中山诞辰和逝世的逢“十”或逢“百”这些重要的周年,中山各界举行纪念活动。《中山市志》记载,1949年以来,来孙中山故居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195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
(孙中山故居)
据1959年馆藏档案《答复关于“孙中山先生故居修建工作计划”的一些问题》记载,要加强孙中山故居的修建工作,恢复故居原状,扩大陈列室,美化周围环境,恢复历史遗迹。另据《中山市志》记载,1959年8月和1962年5月,宋庆龄先后两次为故居及其附属设施分别题名为“中山陈列馆”“中山故居公园”“孙中山故居”“孙中山陈列馆”。1962年,位于五桂山东麓、翠亨村西部的逸仙水库建成。1966年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新建的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开幕,同期中山县各界代表在中山纪念中学举行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馆藏资料《南方日报》刊登《各界人士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一文记载,1976年11月12日全国多个地区举办纪念孙中山诞辰活动,其中中山各界人士在孙中山故居举行纪念仪式,仪式结束后各界代表举行座谈会。
三、1979~1999年:与时俱进,纪念孙中山与文化旅游结合
改革开放后,纪念孙中山的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兴起有关孙中山的学术研究,纪念建筑和纪念活动更多地与文化、旅游、教育结合起来。
《孙中山志》记载,1983年8月,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成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研究孙中山的地方群众性学术团体。研究会成立后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孙中山与香山》《伟人孙中山》等画册、著作、传记。1983年11月,由中山籍香港同胞郭得胜捐资兴建的中山纪念堂开幕,该馆除了有常年展出孙中山事迹的展厅,还有现代化影剧院、旋转舞台和升降乐池等设备。
据1985年馆藏档案《发挥孙中山故乡的优势开展对外宣传》记载,建设以孙中山故居为重点的旅游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强形象化宣传,制作孙中山故事集、明信片等纪念品。198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活动方案》《中山市各界人士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活动要点》记载,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举办多个活动,如在中山纪念堂举行各界代表和港澳台同胞纪念大会;在我市举行“孙中山学术讨论会”和“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修整和充实纪念孙中山的重点文物设施;出版纪念书刊和影集;放映新电影《孙中山》;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孙中山爱国主义教育周等。同年11月,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孙文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正式成立。
【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孙文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为纪念伟人孙中山,1988年中山市政府把“人工湖公园”更名为“逸仙湖公园”。)
1994年孙中山文艺基金会成立,资金主要来自企业、港澳乡亲、海外侨胞和社会热心人士。1996年《中山市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活动方案》记载,通过纪念孙中山活动,发挥孙中山故乡的人文地理优势,提高中山市的知名度,发挥名人效应。活动内容除了召开纪念大会和参观故居,还有专题宣传报道、千名青年宣誓仪式、演讲比赛和征文征联比赛、发行纪念邮票等。同期新建的孙文公园全面竣工开放。1999年10月,翠亨中山城开幕,再现了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建有多个不同风格的景点,集旅游观光、娱乐、影视基地等多样功能于一身。
(199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辰之日“孙文纪念公园”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
(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孙文路。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重新规划改造,1998年9月19日全面竣工。)
(1999年10月建成的翠亨中山城。)
四、2000年以后:形成孙中山特色文化,成为中山的城市名片
2000年以后,纪念孙中山活动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开会、演讲、展览等,活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彩,体现出时代特色和中山特色。
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中山市政府立项,由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共同编纂的《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和《孙中山图典》出版面世,在全国首次以志书的形式全面、准确、系统地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2007年11月,首届孙中山纪念周举办,此后中山市将每年孙中山诞辰所在周定为孙中山纪念周,并举行一系列纪念、研讨活动。馆藏资料《中山日报》刊登的《让孙中山纪念周成为文化品牌:今年的纪念周活动将为现实服务,进一步向文化靠拢》记载,2008年把孙中山纪念周发展成“新民俗”,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孙中山史迹)
2009年3月,孙中山史迹径开幕,首期工程包括中山海外同志社及“中山纪念图书馆”牌坊、天字码头、中西药局、日昇银铺、香山商会等5个点,分布在孙文西路一带,将孙中山的事迹融入交通线路。同年10月,馆藏资料《中山商报》刊出《“孙中山纪念周”更名为“孙中山文化周”》记载,“孙中山纪念周”从今年起更名为“孙中山文化周”,将以“扬中山精神,塑文化品牌”为主题,内容涵盖纪念活动、文化活动、旅游活动三大系列50多个项目。将纪念、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
除了政府大力推广孙中山文化,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也推出了结合孙中山形象和中山本地文化的创意产品,如“孙叔”“孙满堂”等,对推广孙中山文化和中山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
(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市以“百年辛亥·人文中山”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陆续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翠亨论坛"暨全国美术巡展、李海鹰作品音乐会、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暨首届孙中山文化节开幕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庆典仪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中山慰问演出、中央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外和港澳台来宾中山参访活动、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等大型纪念活动。
(2015年11月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人民政协报社与政协中山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9周年“孙中山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出席会议,并与参会专家、学者一道,围绕孙中山文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周铁农副委员长在讲话中指出“研究孙中山文化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深化以往对孙中山的各种研究。同时,文化视角是一种独特的、有必要的也非常有意义的视角,希望能对“孙中山文化”这一提法、概念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中山市举办了多个纪念活动。1月份,市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了“孙中山文化年”的主题,民革中山市委会提出《弘扬孙中山文化,构筑城市发展新高度》的建议,整合本土元素与资源,让“孙中山文化”变得更可亲可爱。
2016年3月,市旅游工作会议召开,计划今年将举办孙中山文化旅游节。整合各镇区特色节庆活动和重点产业,融入历史文化、商业美食等多种元素。6月9日,孙中山基金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山市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优秀中华诗词征集活动”。6月30日,“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全媒体活动”也在孙中山故居启动。全媒体活动的新闻报道分为广东篇、国内篇和海外篇三部分。这次活动还将在新媒体平台展示孙中山鲜为人知的事物,发起“邀你共穿中山装”活动和制作动画《孙中山有几犀利》等。
7月11日,孙中山家风展在翠亨孙中山故居开幕。7月中旬,中山市出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行动计划》,将推动“孙中山文化”深度融入丝路旅游扬帆行动,打造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文化名片。7月30日起,由中山市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创,北京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山音乐团队、中心小学木棉之声合唱团等联合演出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展开全球巡演。
(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展开全球巡演)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从1925年开始,中山人民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着孙中山先生,为了纪念他而设的建筑遍布中山,成为了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了纪念他而开展的植树节,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环保绿化节日;为了纪念他而举办的活动,随着时代发展成为了中山的特色文化。我们在纪念中继承先辈建设美丽中山的理想,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这个理想,11月12日是孙中山的诞辰纪念日,也是属于每个为理想奋斗的中山人的纪念日。
(文图/中山市档案馆)
链接——孙中山文化:一个重要的国家命题
【作者:丘树宏(时任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02-16 03:11:16】
作为伟人孙中山故乡的中山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化可谓沧海桑田、翻天覆地。
从工业立市、经济强市,中山市近年来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率先提出了“孙中山文化”这一概念,并将“孙中山文化”工程放在八大文化工程的第一位,以图通过纪念、研究、传承和资源开发利用来为现实服务。比如将在孙中山诞辰日举行的简单纪念仪式,扩展为融纪念、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孙中山文化周”,牵头创立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乡联盟,等等。中山市对孙中山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视角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影响日益扩大,从而作出了有益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孙中山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一直非常崇敬孙中山先生,一直十分重视对孙中山的纪念及其学术研究,并把他与毛泽东、邓小平一起称为二十世纪三大伟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于孙中山,似乎一直始终处于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尴尬”状态。在政治层面,我们一直奉行的是一种“例行规矩”,也就是在他的诞辰日——每年的11月12日,举行一种简单的祭拜,或配合举行一些学术活动;在学术方面,一直徘徊往复,在深化和拓展方面缺乏突破和创新,还出现许多误区,走了不少弯路,甚至还在继续走弯路,对孙中山思想的现实意义更是研究不够。而在孙中山的资源开发利用,如文化产品生产、产业开发利用等方面,则与其他相类的政治性名人有着巨大的差距。
今天,确实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对孙中山的研究传承和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重大课题了。
其实,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精神符号、文化符号,孙中山既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为此,“孙中山文化”这个崭新的概念才应运而生。
“孙中山文化”究竟是什么?它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
“孙中山文化”的特质是,它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灵魂,既领导和印证了近代中国甚至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继续印证和引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前者是它的历史意义,后者是它的现实意义,具有厚重的普世价值。可见,孙中山的思想、精神以及形成的人文资源,对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此看来,“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可贵之处是,走出了原有的纪念、研究的各种局限,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纯政治的框框,回到了其应有的人文本原,更丰富了内涵,扩展了外延,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将积极推动我们走出一直以来将孙中山纯政治符号化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孙中山资源的开发利用,转而从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产业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孙中山文化”概念是中山市提出来的,但仅仅由中山市来做则远远不够,因为孙中山既是中山市的,更是广东省的、整个中国的,甚至是全世界的。中国影响世界并受到广泛公认的伟大人物并不多,而孙中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从这个意义上讲,“孙中山文化”不仅是中山市的命题,也是广东省命题,是国家命题,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性命题。
当前,广东省正在建设文化强省。广东是中国近代史的发源地,广东的核心文化是近代文化,包括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直也是与近代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而近代文化的灵魂是孙中山文化。因此,将孙中山文化列入广东省的文化项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国家层面,中国正处于近30年来实施“文化复兴”的最好时期,提高文化软实力十分急迫;两岸关系正面临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从“经济崛起”走向“文化崛起”的中国,需要用文化与世界架起沟通的桥梁,树立崭新的形象。所有这些,“孙中山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可能和途径,也就是说,“孙中山文化”是我们可资利用的一个重要、特殊而无可替代的文化品牌和资源。
已经到来的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看来,我们确实是到了将“孙中山文化”提升至国家命题、国家行为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