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面有了篮球场、文化台、医疗室、文化室、文体场所等,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和庆镇文卷村委会冯正明激动地告诉记者。文卷村委会的变化,只是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融入普通群众生活,让全市人民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文化阵地覆盖城乡
“以前村里的妇女们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牌。现在大家都喜欢来村里的运动场跳健身操、打羽毛球,还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中和镇和平村委会的许女士停下正在跳的广场舞蹈,笑着对记者说。
自从村里有了文化室、体育设施以后,很多村民都像许女士一样,改变了搓麻将、打牌等不良习惯,一有时间,就到球场、文化室跳舞、健身、学习,村民的文体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市文体局局长罗少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城乡文体设施加快覆盖。仅今年就投入1700多万元,继续完善16个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镇的每个村庄,陆续完善文化软、硬件基础设施,丰富群众生活,提升群众的素养。
据介绍,当前,我市继续完善市、镇、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群众文体阵地不断得到夯实。今年将完成58个行政村文体活动室和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市图书馆无障碍残疾人通道建设。
据了解,除了加大文体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外,我市还借助建设文化城市、文化强市契机,举行了一系列精彩的演出和展览活动,把一张张免费演出票送到百姓手中、一本本好书送进农村,一场场文化下乡演出送到基层,进村入户……文化惠民的春风吹遍儋耳大地,吹进千家万户。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田野一旦变成舞台,艺术就有了土壤;群众如果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
每当夜幕降临,海头镇综合文化站上的音乐骤响,下午还在田地里干活的村姑村嫂们,晚上就成了广场上最亮眼的“明星”。“广场建好后,大家都像城里人一样,自觉来到这里施展身手,唱唱调声,跳跳广场舞。有时村里还组织人员来赛山歌、调声,我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正在跳舞的60多岁陈奶奶告诉记者。
不断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仅使城乡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实施在基层得到延伸,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还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不仅如此,市文体局还大力推行电影下乡工程,为广大群众送来免费的精神食粮。
家在海头镇红洋村65岁的符大爷感叹万分说:“以前看一场电影,要打着火把爬几大坡。看一场电影回来,要到大半夜了。哪像现在家家有电视,每个月还能看上电影下乡的电影,真的是很方便,在家门口就能看电影。”
为引导全市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文体活动,市文体局通过争政策、抢项目、抓落实,抓住了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符合群众胃口的文化活动。仅在今年就积极组织开展送戏下乡82场,送书下乡3300余册,还设立了6个图书流动服务点,每月精心组织流动图书1000册以上,到各个服务点巡回借阅、展阅。还组织农村流动电影放映队,不定期放映群众欢迎的影片,对16个镇的行政村按区域、路线和放映员实际情况,划分放映范围,全年共放映电影2735场,观众人数达15万人。
流动图书车到家门口
“帮我找本《种植技术大全》,借回去学习种植技术。”
“我选这本《手工艺品制作技术》,带回去琢磨琢磨。”
……
“流动图书车”是市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形式之一,车载的1000余册图书,都是由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大都是热门借阅书、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等书籍,可供各个年龄段、各个兴趣群体借阅。“流动图书车”定期或不定期前往机关、乡(镇)、村(社区)、校园、部队等地,为广大基层读者提供现场办证、书刊借阅、图书预约及信息咨询等服务。
“现在不需要跑太远,在路边村上就能办理借书证、借阅图书。不仅如此,还在书上学到了如何提高产量的种植技术,真的太实用了。”家住排浦镇45岁的村民李先生归还了上次借的书,忍不住又选了几本。从今年市图书馆启动流动借书服务以来,这辆满载精神食粮的“智慧之车”已走遍了我市16个乡镇,共到乡镇、部队、医院、社区等服务18次。
罗少强告诉记者,三年来,我市共投入2800多万元加快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建设,做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三下乡”工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做好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儋州调声山歌展演活动,弘扬儋州特色传统文化,特别是将以节假日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扛起建设美好新儋州文化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