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延吉市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属于边疆民族城市,素有“歌舞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全市有750余个文化团体,涵盖了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这些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大多由群众自发形成,长期以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形式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延吉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加强政治引领,不仅关系延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而且事关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为此,延吉市委始终把文化团体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文化建设主导权,积极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文化团体为主体,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载体的“党建+文化”引擎工程,推动城市党建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把“红色基因”嵌入各类文化团体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有力保障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繁荣,确保文化团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二、做法
1.坚持重心下移,强化社会组织发展政治引领。一是加强高位统筹。市委将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建设作为抓党建、促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坚持市委统筹与区域联动相结合,将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权限下放街道社区,推进“行业主导”向“区域联动”转变,构建了街道社区统筹、区域单位配合、社会组织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机制。二是实施层级联动。积极搭建“三级联动”平台。市级层面,成立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联合会,依托6个街道、高新区、新兴工业区8个分会,强化社会组织统筹管理;街道层面,推行街道“1+4”大工委工作机制,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街道党建联席会、行政联合党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及社区党组织为支撑的党建联合体,充分发挥区域统筹优势;社区层面,依托全市431个网格党支部,将分散社会组织纳入社区管理范畴,保持党的政治引领全域覆盖、不留死角。三是推进资源下沉。坚持抓好“人、财”两项保障工作。连续四年开展机关干部服务基层工作,累计选派150余名机关干部到街道社区脱岗挂职;实施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机制,215名大学生走进社区岗位。同时,市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拨付20万元,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坚持互联共建,提升社会组织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强化组织联建。实行“组织联建+党员扶持”工作模式,通过党组织共建、党员共管、组织生活共抓,实现党的工作互联互动。同时,实施“1+1”党员扶持工程,挑选1名具有相关爱好特长的在职党员联系1个社会组织,发挥党员引领带头作用。二是共享活动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红色阵地”引擎工程,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推进“1+2+6”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以市非公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核心,2个园区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两翼,6个街道党建服务站为支撑的阵地网络。推进资源整合,全市160余个党员驿站、文化广场、文体中心全面免费开放,实现“驻街单位、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活动阵地共享共用。三是实施载体共创。街道社区党组织以党建文化为纽带,通过实施“党委搭台、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共建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元素注入到社会组织活动之中,打造了“社区老年大学”“文化大讲堂”等40余项特色载体,有效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3.实施品牌拉动,筑牢边疆繁荣稳定发展基石。一是“党建+民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坚持党建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主动顺应群众文化需求,打造以“快乐延吉大舞台”为核心的城市广场文化,以《阿里郎》《四季如歌》为主导的民族演艺文化,以“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节”为代表的民俗节日文化,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确保了党对文化团体的政治引领。二是“党建+全域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结合延吉绿色转型发展战略,依托区域化党建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每年组织开展文化节、旅游节、冰雪节等30余项载体活动。同时,广泛推介红色游、文化游、民俗游等旅游项目,全市旅游收入和来延游客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20%以上,2017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45亿元,抓党建促进发展效应显著提升。三是“党建+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社会组织建设的“动力引擎”,打造“党员义工”“雷锋班”等50余个党员服务团体,建立“留守儿童蒲公英之家”“居家养老驿站”等党员服务阵地,形成了万名党员“连民心”的服务常态。2017年,延边“7.21”特大洪灾过程中,全市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累计捐款捐物380余万元。四是“党建+社会治理”,促进共治共享。引导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依托“两学一做”草根宣讲团、“老兵之家”抗联精神宣传队,推进“红色教育”进社区活动;发挥“林松淑工作室”“淑清大姐工作室”等老书记工作室调处优势,实现“大事小情”基层解决;借助“五老”志愿者巡防队等社会组织开展群防群治,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成效
1.通过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 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通过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党对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找准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将分散零散的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转变成宣传党的主张、凝聚党员群众的生力军,全市750余家文化团体负责人中1/3以上是党员,成立了150余个文化团体和协会党组织,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2.通过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强化“党建+文化”引擎工程,主动顺应了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搭建起各族文化交融的舞台,发挥了文化凝聚人心、团结聚力的作用,使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有了载体、有了抓手,延吉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连冠殊荣。
3.通过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党建辐射效应更加凸显。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金字招牌,“党建+文化”引擎作用持续凸显,延吉市被正式批准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位居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59位、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县市第66位。
四、启示
启示之一:抓好城市党建工作,必须植根群众需求。做好城市党建工作,就要立足群众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就是围绕群众需求抓党建、围绕群众兴趣建载体,真正将党的组织、社会资源和群众捆在一起,将党组织优势与群众需求“对上号”,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启示之二:抓好城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多方融合。封闭运行、各自为政的党建工作旧体制,已不适应党建工作新要求,推动区域联动、多方融合,党建工作才能大有作为。“党建+文化”引擎工程之所以能持续提升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关键是解除了区域束缚和部门界限,建立开放、共融、共享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模式。
启示之三:抓好城市党建工作,必须聚焦服务大局。延吉市作为边疆民族县市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前沿城市,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和推动绿色转型发展重任。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就是聚焦服务发展大局,发挥“育文化强党建,抓党建促发展”联动效应,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以党的工作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
五、评论
繁荣兴盛党建文化,是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的有效办法,是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延吉市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特点和群众需求,实施“党建+文化”引擎工程,围绕弘扬民俗文化、推动全域旅游、深化志愿服务、强化社会治理打造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工作、党的主张、党的理论有效融入到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形态中,牢牢把握了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方向,有效筑牢了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防线和执政基础。其做法值得边疆民族地区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