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城市新闻 > 热点推荐

马鞍山:“诗歌之城”蝶变“文化名城”

时间:2019-10-17 09:50:38  来源:新华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沐雨 马轩

核心提示:文化,一座城市的灵魂,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文化,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诗歌之城马鞍山,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逐步实现由“诗歌之城”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的华丽蝶变。究其缘由,正如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所说---立足马鞍山较为深厚的人文积淀基础,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继承、创新、发展,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马鞍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马鞍山,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历史人文与现代文化相融共生、竞相绽放。

马鞍山,一片诗意的沃土。从中国山水诗开创者谢朓开始,以诗仙李白流连终老于此为标志。千余年来,诗人与马鞍山的绵绵情意,成就了这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据不完全统计,600多位著名诗人曾先后栖居马鞍山,留下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是马鞍山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历史标识和城市名片

1989年起,马鞍山每年以李白诗歌为主题举办吟诗节。经过近三十年的积累,马鞍山李白诗歌节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的系列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已成为马鞍山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享誉国内外。

1986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33届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江南之花”,经过近三十年的岁月洗礼,现已成为马鞍山文化活动的一个靓丽品牌,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7年,“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被文化部授予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服务)奖。

……

多年来,马鞍山坚持继承、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发展,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逐步实现由“诗歌之城”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的华丽蝶变。生态福地、智造名城马鞍山,现已成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文化惠民 奋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名城

“市民不仅可在城市‘悦’书房内捧书阅读,也能将书借回家中。城市‘悦’书房已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只要是市图书馆配送的图书,凭借一张借书卡,市民便可借还图书。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书还书,还能休闲,附近小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过来,放假期间更是天天爆满。”位于马鞍山市江南御花园的一家“城市悦书房”负责人吴文敏说。该市城市‘悦’书房采用社会力量参与、市图书馆提供硬件支撑和技术支持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日常运行管理,是该市在“图书馆+”服务模式中探索的一个新方向,让市民在享受休闲的同时,能获得图书借阅、文化体验、社会化服务等新型体验服务。

为推进文化服务名城建设,马鞍山市加快构建网络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搭建全民数字阅读平台,打通了实体馆、PC端、移动端、触摸屏和电视等五个通道,市民可借助马鞍山文化云平台、马鞍山智慧文旅、马鞍山文化和旅游服务一体机以及马鞍山文旅生活电视栏目等载体,访问图书馆图书资源,开展图书续借、活动预约等,享受数字资源全媒体云服务带来的便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多年来,马鞍山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施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文化服务名城建设。自2011年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马鞍山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持续加大公共文化软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力度,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2013年11月,马鞍山以优异成绩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4年9月,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马鞍山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据该市市委宣传宣传文化科李敬录介绍,截至目前,马鞍山以城镇广场、游园为连线,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的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经实现全覆盖。同时还率先全国建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体验馆,成为全国数字文化建设的新样板。同时,马鞍山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扶持发展了古床博物馆、明清建筑园、洪滨丝画馆等一批民营文化场所,鼓励创办“民办非企业”文化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全市涌现了映山红艺术团、杜鹃花艺术团等400多个群众文化队伍。

为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成果,马鞍山深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和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工程,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2016年,该市第九次党代会更是将“文化强市”确立为三大强市战略之一,出台并大力实施《马鞍山市文化强市建设行动计划》,助力公共文化服务跃上新台阶,在助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同时,更为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奋力迈向“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第一方阵。

公共文化服务独树一帜。以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城市广场、剧院、社区和农村乡镇为平台,以专业院团和民间文艺团体为依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据不完全统计,马鞍山市年均举办文化展览400 余个,举办群众文艺活动1000 余场次,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设施网络更为完善。建成标准规范、设施一流的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科技馆、青少年宫、体育会展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设置率100%。35个乡镇和12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90%以上的站舍面积达到500㎡以上(国家标准为300㎡)。村(社区)文化设施全域覆盖,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517个。

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库群,推动与教育、科技、体育、园林、工青妇等部门的资源整合,将学校文体场馆对公众开放纳入公共文化管理,全市76所大、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均免费对公众开放。

数字文化示范全国。率先建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体验馆,成为全国数字文化建设的新样板。探索建设公共数字文化驿站,为基层群众享受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新便捷。创新马鞍山文化云平台、“文旅生活”电视栏目等特色服务,打通实体馆、PC、手机、触摸屏、电视等5个通道,构建全方位、一站式的公共文化资讯中心、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建立全民阅读指标体系,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图书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体系。探索公共图书服务新模式,城市悦书房书吧、“书香诗城”阅读栏目、“你选书我买单”特色服务等构建了全民阅读新平台。发挥“马鞍山读书节”品牌效应,推动各县区、行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凝心聚力 核心价值观培育落细落实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

多年来,马鞍山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落小落细落实,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新的动力。为此,马鞍山整合全市各类宣讲资源,建成220多个大讲堂,每年举办核心价值观讲座2000多场次。组织创作 “抗洪救灾”、“建设三个文明城市”、“喜迎十九大”等主题公益广告120余件。开设《品读经典》、《每周一文》、《每周短信》和道德讲堂等线上线下教育平台,让干部群众得到教育。

在烈火中永生的武警战士邢骏、铸利剑为民保平安的巡警张俊、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公诉人王琼……这一个个鲜活典型就是刚出炉的马鞍山市2018一季度好人名单。近年来,马鞍山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目标,连续20多年评选表彰全市精神文明“双十佳”,每年评选“感动诗城年度人物”“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每季度评选20 名“马鞍山好人”。如今在马鞍山,好人节、邻里节、红袖标、爱心驿站、公益善食馆、“1+3”共建文明家园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陆续形成,为城市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

2017年6月,安徽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马鞍山市第三届好人节启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印度男童生命的助人为乐好人刘志文、为家乡抗洪大堤的安然度汛而献出生命的刘安军、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爱人的80后女孩李玲利、三十年绿化一座荒山的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村民易厚掌等好人的事迹感动着在场所有人,引起了广泛共鸣,不少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道德力量,挺立起精神的高度;身边好人,闪耀着大爱的光芒。时代的进步离不开道德的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推动。一位道德模范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为让思想道德建设根植人心,马鞍山充分发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努力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推动崇德向善社会新风尚形成。

“弘扬文明风尚,引领崇德向善。”中共马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夏劲松说,如今的马鞍山处处绽放精神文明之花,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变得更美更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走在大街小巷,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美景不止在路上,还在广场的花丛里、在超市的电子大屏上、在建筑工地的围挡中。“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既养眼又养心,扮靓环境的同时吸引着市民一次次流连驻足,于无声处地传递着文明正能量、涵养着核心价值观。

群众不仅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创建的参与者。这几年,马鞍山市志愿服务越来越“热”,城市越来越“暖”。在公益善食馆,他们服务市民文明就餐,为需要的人送去物资,温暖社会弱势群体;在社区居民家中,他们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给孤寡群体带去慰藉……无处不在的志愿者温暖着这座城市。

“幸福来敲门,是我们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推出并不断深化的一个志愿服务品牌。”雨山街道永泰社区党委书记方梅霞说,针对小区孤寡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留守妇女多等特点,社区5名在职党员分别和5位孤寡老人“结亲戚、认闺女”, “闺女”们经常敲敲门,与老人们见见面、聊聊天,帮助他们做家务,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幸福安康就在身边。在社区工作人员带动下,35位居民们主动与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结对帮扶。

今日马鞍山,“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志愿理念已深入人心。市民的志愿之心与志愿之行,犹如一束束星光,汇成这座城市的星火满天,温暖了一片星空。

繁荣文化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是城市软实力最重要的体现。多年来,马鞍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文旅高度融合是马鞍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例证。2018年暑假,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四座城市,联合推出以“童心同行”为主题的暑期研学推广活动,吸引了四座城市及周边城市市民的追捧。马鞍山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马鞍山因诗美名,历代文人墨客钟情这里的山水,《望天门山》、《陋室铭》、《千字文》等传世佳作都诞生于马鞍山。“课本上的马鞍山”是马鞍山市的精品研学游线路,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这几年,马鞍山市文产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创意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园区;乔波冰雪世界、运漕古镇文创园等项目进展顺利;紫江彩印、帝显电子等项目正式投产;中影影视基地项目正式签约;风起中文网发展成为安徽最大的文学网站并成功跻身全国文学网站前15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现有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698个,规上文化企业114家。”该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齐道明说,未来几年,马鞍山将着力打造采石国家5A级景区、含山凌家滩国家大遗址公园、褒禅山香泉国家旅游度假区、濮塘国家度假公园四大国字号品牌;打造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青山李白文化产业园、林散之文化产业园等10个文化产业基地。

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是马鞍山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大手笔”。该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在加快研究编制《马鞍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文化旅游资源分布、资源特点、开发步骤和未来建设目标。突出“旅游+”的总体思路,立足“两带四片区”, 鼓励和支持三区三县各自打造一轮明月,使文旅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变为现实;突出“运动健康休闲度假”思路,利用市、县(区)存量文化旅游资源,做足运动健康休闲文章,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增强城市内在吸引力;突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面开展 “诗歌之城”、“钢铁之城”两张名片在内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标志物建设。

文化的繁荣发展,最重要表现在能够“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文艺精品。多年来,马鞍山以文化强市为目标,积极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努力在文艺精品创作工作中探索出符合马鞍山文艺发展的有效机制,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文艺作品,为马鞍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舞台艺术精品层出不穷。大型当涂民歌剧《姑溪情歌》、大型黄梅戏神话剧《千羽锦》在2010年安徽省第九届艺术节共荣获16个奖项,获奖总数居全省各代表团首位。声乐节目《大爱无言》、《请到当涂走一走》、《丰收喜悦醉》,舞蹈节目《伊人如画》、《离歌》、《或》等一批作品荣获创作、表演多项金奖。2011年,马鞍山市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舞蹈《伊人如画》在继省九艺节获得佳绩之后,再次在文化部主办的专业级别最高的第九届全国舞蹈大赛上进入总决赛,获优秀创作奖。这是马鞍山市艺术院团改革以来首个艺术作品进入国家级舞蹈大赛,也是马鞍山市40年来专业艺术院团舞蹈创作节目第一次在国家级平台展示。2012年,新编黄梅戏神话剧《千羽锦》参加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奖、表演奖,并进入保利院线参加全国巡演。同年,全省小戏、折子戏调演在马鞍山举办,该市创作黄梅小戏《陪你一辈子》、《心愿》、庐剧小戏《水蜜桃好甜》、含弓戏《留守女人》在调演中分别获创作一等奖、优秀演出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等奖项16个。大型黄梅戏《千字缘》在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上成功上演。

影视剧创作实现新突破。黄梅戏《诗仙李白》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连续播放并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仙人坝的红衣兜》、《无声的爱》举行首映式;52集动漫片《森林日记》、26集全三维动画片《欢笑满城》、26集动漫片《快乐的兔子》及52集《李白漫游记》等一批优秀动漫作品陆续制作完成。

文艺创作捷报频传。周子牛的散文《儿子,云一般地飘走了》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单篇)奖。高静的书画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作品大赛。我市共有10幅国画、13幅油画作品入选安徽省第四届美展。唐亚明的雕塑《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入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我市摄影作品入选第24届国展族谱16幅(组),获等级奖5幅(组),市摄协张峰的作品《乡村T台》获得2012国际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金奖。张学华剪纸作品《太白图》获第六届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2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散文集《世界经典电影笔记》、《无声集》,长篇小说《汉水谣》、《放牛娃当皇帝——朱元璋神奇的故事》等文艺作品相继出版。《萧云从丛考》出版,填补了中国萧云从研究领域的考据学空白。此外,马鞍山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曲《红红太阳升起来》、《江东名城马鞍山》等歌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广播剧《中山皖江行》获得安徽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最新信息

  本网讯 本网(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