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新经济

萍乡: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探索城市转型新出路

时间:2017-02-27 11:38:03  来源:萍乡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李珊

加强舆论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为萍乡发展旅游业增进了“硬实力”。那么,多元化、立体化的营销攻势,则为萍乡市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增进了“软实力”。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萍乡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着力构建“大数据”“新媒体”与传统“节会式”相结合的旅游宣传新模式。

运用“大数据”营销。通过加强与电信、移动对接合作,开展智慧旅游岛建设,对外地游客提供旅游短信推送服务。开展游客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如武功山景区构建“大数据”体系后,在官网和微信上实现了网上动态查询、预订门票、预订酒店、网上支付等功能;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链景旅行APP成功上线,将智慧旅游和网络营销“双剑”合并,使景区在知名度、美誉度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运用新媒体”营销。开通了萍乡旅游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宣传平台,微信平台吸引了数万粉丝关注,全年点击阅读量超过了100余万人次,位居萍乡政务类微信排行榜第一;在央视一套及省市各级电视、报纸媒体投放广告宣传萍乡旅游;推出了美食节目《舌尖上的萍乡》获得广泛好评;萍乡首部大型纪录片《武功山》去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央视9套)播出,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现了武功山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美绮丽的自然景观,是萍乡旅游生态形象的一次精彩演绎。

运用“节会式”营销。首次承办了全国性的盛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博览会邀请了国家旅游局、团中央、全国红办和全国十几个红色旅游城市参加,全方位展示了萍乡形象;成功举办了武功山国际帐篷节、莲文化旅游节、全省“赏乡音”乡村旅游音乐节、乡村旅游节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品牌节庆活动。

通过一套漂亮的营销“组合拳”,让更多的游客知道萍乡、了解萍乡、走进萍乡、爱上萍乡!

大胆探索创新,强化机制保投入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纠纷多、企业承担风险大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萍乡市进一步理顺景区管理和考核奖励机制,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投资PPP项目新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

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武功山景区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步伐,赋予武功山景区部分县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权限,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明确景区内委托行政执法的范围,解决了景区无执法权的问题;健全安源景区管理体制,建立安源纪念馆、安源锦绣城、安源欢乐谷三个旅游景区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整合安源景区行政、旅游、文化资源;探索和创新杨岐山景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打造无障碍旅游圈。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武功山、安源、杨岐山三大景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市本级旅游发展基金向武功山、安源、杨岐山三大景区适当倾斜,2016年全年支持武功山景区1000万元、安源景区100万元、杨岐山景区30万元。落实创5A级景区创建奖励政策,使5A级景区创建有充分的政策激励和资金保障。同时,将旅游开发与建设列为全市四大重点工作之一进行单项考核,对获得先进的县区,市财政将奖励30万元。

创新PPP融资机制。出台了《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事业,成功引进了美国温德姆豪生集团、香港豪德、中国水务、东方园林、喜来登等大型企业。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第一家地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完成了武功山景区两级索道建设、中庵区块整治、高空栈道吊索桥、武功山温泉度假酒店、芦万武旅游公路沿线3000多户房屋改造工程、安源锦绣城、安源矿山公园博物馆、杨岐山游客中心、孽龙洞景区洞内改造项目、荷花博览园等一大批景区重大项目,为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最新信息

  12月12日,老西门城市文化旅游商[详细]

推荐信息

  12月12日,老西门城市文化旅游商[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