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落下帷幕。今年,苏州市单独设苏州馆,惊艳亮相。其间,苏州(深圳)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成功举行,苏州与大湾区文化产业项目交流展示,共有22家文化企业成功签约,意向签约金额高达79.7亿元人民币。
锻造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引擎”,加速驶入文化产业竞争快车道。
苏州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活化利用“江南文化”基因,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沧浪亭中,水袖翻飞、曲声悠扬,昆曲演员吟唱《浮生六记》,婉转的“水磨调”听得游客如痴如醉;近期开播的文旅微短剧《一梦枕星河》从苏扇传承到古城保护,从生活质感到非遗文化,通过细节将观众认知里的非遗符号转化为有魅力的具象故事;太湖之畔,“环太湖1号公路”美不胜收,各类“文旅IP”火爆出圈,吸引更多年轻人纷至打卡,加速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开启了“江南文化”更多的叙事窗口,串起“点线面”、崛起“样板群”、带动“全局活”,让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一片“艳阳天”。
积蓄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引领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浪潮。
迈入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作为产业高地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苏州正积极探索元宇宙、人工智能、VR等数字技术领域,推动产业创新、跨界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近年来,相城区牢牢把握元和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获批机遇,积极融入“数字长三角”建设,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全区52家电竞企业竞相发展,形成了“有规模、有强队、有载体、有科研”的格局。“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新兴且多元的文化业态也开始“唱大戏”。利用数字化技术,苏州推出了数字藏品、虚拟实景演出、云端诗会等“潮”感十足的体验方式。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涌现,苏州正在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聚力搭建服务人才的“连心桥”,全方位展示文化营商环境新优势。
最优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轻装上阵的成长环境、齐心创业的工作环境、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是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为吸引和留住人才,苏州设立规模超20亿元的姑苏人才基金,为重大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提供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并推出国内最高授信额度的人才贷。苏州工业园区致力到2025年建成“引领苏州、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现代文化产业示范区”,通过文化企业跨国合作、文化人才联合培养、探索合作设立投资基金、缔结友好城市等方式,开展互惠合作。金融活水畅通无阻,文化人才涌流奔腾,“江南文化”必将绽放时代生命力。
苏州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浸润着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穿行于苏州馆,当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在巨幅大屏上如画轴般展开时,古韵今辉的浩荡弦歌,必将为苏州建成文化强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