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警惕政绩心态下的文化浪费

时间:2013-04-24 12:47:3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蔚华

    近些日子,“光盘行动”风生水起,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产生了正向效应。然而在物质浪费之外,城市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比如,有的为求政绩而建的“形象工程”,从贫困县的“遮羞墙”,到既无美感、又乏实用的“标志性建筑”、“仿古景观”。再比如有的为了显示对文化的重视,斥巨资建设乏善可陈的文化场馆。还比如文化创作领域,不少地方投资的宣传片、电视剧高度雷同、跟风严重,一些财政资助的出版项目大同小异、缺乏创意,制造出相当一大批“文化垃圾”。

  凡此种种,不仅不伦不类、缺少文化价值,还劳民伤财。积弊日久,非但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反倒会成为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累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说到底还是政绩观扭曲,重表轻里、重硬轻软、重物轻人。在一些人看来,政绩不在于实实在在改进群众文化生活的品质,而看重留下多少印刻“一己功绩”的标志性“实物”,为此不管是否贻害当下、留债后人。更关键的在于,那些“文化工程”、“文化地产”不仅因为面子上的“风光”立竿见影,还会让上级领导看得见、摸得着,能为自己的升迁巧妙铺路。

  一项权威调查显示,许多受访者直言自己所在城市建设领域浪费现象较多,更多人认为,公共财政最应该投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在税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把来之不易的财政资源用到民生改善的“刀刃”上,亟待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为此,不仅应切实建立起公共财政支出的责任追究制,选人用人上的一些重外在形象、轻工作实绩的倾向也应及时得到有效遏制。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海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详细]

推荐信息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