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学者称中国造城运动为“被城镇化”

时间:2013-06-25 14:26:10  来源:财新网  作者:林绮晴 刘虹桥

中国现在的城镇化,处在一个大发展当中,应该说比自然的城镇化多了点人工色彩,有的成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设计工作室主任栗德祥在624的会议上说。

  此次会议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北京举办的《宜居星球,城市之道》报告发布会。报告介绍了全球100个城市的可持续管理成功案例,包括空气、水、食物、生态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等13个重要议题,中国上海、广州、日照、成都、天津、金山、保定七个城市入选。

  针对近年许多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造城运动,栗德祥认为这带有被城镇化的意味,并非自然过程。且由于主要强调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造成死城”“鬼城现象,是的城镇化,而非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不像国际上很多西方城市是市场导向的自然演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战略策划部副主任郑明媚说,尽管在政府主导之下,城镇化仍是符合历史演化规律的趋势,应考虑如何在政府主导的形式下,使城镇化向可持续的健康方向发展。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李琳看来,中国的城镇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趋势。

  李琳指出,人们从偏远地区集中到城市,集中提供教育、健康等服务,集约化规模经济使成本大幅降低。从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城镇化是自然的发展趋势,而把发达国家两百年的探索浓缩在大约三十年的中国,是极具挑战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57%。在三十多年的快速进程中,城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并在十八大后被寄予厚望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不少问题随之显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隐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办公室高级气候变化顾问何秀珍指出,房价不断上升、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农民工受户籍制度限制等社会压力,以及水资源短缺、土地短缺、能源供应不均、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都是中国众多城市正在面临的挑战。

  何秀珍表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城市的质量和宜居性,而这一目标需要良好的政策配套和管理方式实现。

  面对严峻的城市生态问题,地方层面已有转型尝试。住建部城市发展中心李芬博士表示,根据城市发展中心统计,截止到20124月,以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生态型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地级市,已经达到280个,占全国地级市比例90%以上。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海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详细]

推荐信息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