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据铜陵新闻网消息,这个暑假里,映湖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和社区书屋的管理人员江桂香十分忙碌,归档书籍,为新购书籍贴上标签,为居民办理借书、还书……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内还配备了11台电脑,“主机打开之后,10台电脑在它的控制之下,就可以正常运行了。”8月2日,江桂香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很多孩子会结伴来到这里,一起看童话、借书、学习、玩乐,家长们也很放心。”在11台电脑周围环绕着四四方方的书架,摆放着各种书籍。“我们又新增了1500多册书,现在藏书达到8000多册。”江桂香介绍说。
社区书屋是铜陵市城市文化社区建设的项目之一。2003年,铜陵市的社区文化建设正式起步,在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中,铜陵市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城市文化社区建设中加速推进资源整合。社区改革后,铜陵市取消了街道,实现了由区对社区的直管,行政管理层级简化,社区办公场所通过整合成为居民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面积增加一倍。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均设置了书报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配置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电脑、数码相机、乐器等相关设备,并针对不同的文化需求,相应配备文体器材。建成了18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并计划今后2年实现全覆盖。按照农家书屋建设模式,建立社区书屋,并列入民生工程实施。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由以前的9400平方米提高到18000平方米左右,社区室外文体活动广场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
2011年,铜陵市被列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后,在强化基础建设,设计规章制度,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又有创意的工作,健全了“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同一平台、量化指标”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设了社区图书室调配中心、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援建中心和社区文艺人才培训中心,实施了业余团体“样板工程”、社区文化“品牌工程”、社区文化“示范点工程”。
形成了具有铜陵特色的文化社区建设“233”工作法,使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规格、品位、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目前,50多个社区文化家园分布于城区每个角落,在5至10分钟内,市民就可以自由进入社区文化家园。
“古铜都的山水啊多清秀,蓝天白云唱出动听的歌……”这首由铜陵人自己制作的电视音乐片《美丽的铜陵》在铜陵地区广为流传。自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工程“文艺进社区”项目实施以来,市音乐家协会等8个文艺协会与天井湖社区等8个社区紧密对口联系,通过协会组织参与,进一步推动文化服务向社区延伸。
铜陵市制定实施公共文化活动考核奖励办法,对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进行量化考核,设立奖励资金,鼓励扶持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举办社区文化活动月,为群众提供活动展示平台,开展特色文化社区、优秀社区艺术团、优秀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家庭评比,提升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于在活动投入上着重向基层倾斜,极大提升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2012年,除市级以上文化活动外,各县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2项,社区自行组织活动1100场。文化活动覆盖率100%,全年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人次超过50万,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达70%,社区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达95%。
同时,制定实施《铜陵市业余文艺团体登记管理制度》、《铜陵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在全市各社区建立群众文化辅导点,对文化辅导员队伍规范管理。目前全市已登记文化辅导点55个、业余文化辅导员175人,已登记备案接受管理的业余文艺团体90支,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与业余文艺队伍建立长期联系,定期开展辅导培训,根据基层需求开展相关服务。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实现了规范登记、规范管理、定期培训,基层文化队伍的造血功能有效提升。
“原先出自民间、散落在基层的业余团队分布较为零散,实施业余文艺团体样板工程之后,按照市业余文艺团体联系登记管理制度要求,我们对社区业余文艺团体进行登记,并从中选择了15个水平较高的团体精心打磨。”市文化馆馆长鲁克军说,市文化馆设立了业余文艺人才培训中心,委派辅导老师免费对业余文艺团体进行帮扶培训,并提供排练场地,提供活动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热情。
这个夏天,社区文化活动月内容之一的露天电影进社区又火热启动了。“看到露天电影,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家住立新社区的高家本希望社区以后多组织类似的活动,给大家提供拉近邻里关系的机会,更多地享受社区文化大餐带来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