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决策部署,各级文化部门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注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以市县、乡镇、村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每年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四个十工程”,即十大市县文化场馆、十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十个农民文化乐园、十个市民文化乐园的建设,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根本,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使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便捷、高效、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受到省文化部门好评,引起中央媒体特别关注。
创新举措
在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文化建设基础方面: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四个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宣传部、文化、财政、美好办、重点局、规建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领导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县、乡(街道)三级分别成立公共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五年行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到2020年,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社区市民文化乐园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建成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其他村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一场两堂三室四墙”建设,争取在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有所突破。2016年12月,滁州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和《滁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市县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以及市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标准、服务内容和人员配备;注重目标管理。按照创建标准,将试点建设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市民文化乐园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一号工程项目。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纳入到县、乡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制定行之有效、责任明确的考核奖惩制度。保证了文化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统筹资金配套。在上级补助资金有限,滁州市直面百姓需求,自我加压,不等不靠。市、县、乡镇(社区)三级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2016年市级统筹资金10730万元,支持建成设备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市博物馆、青少年科技馆布展和图书馆。全市各级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900余万元。
在强化分类推进,建设各级文化新地标方面:抓大项目促市级文化设施升级。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以硬手段打造软实力,滁州市文化馆、滁州市美术馆、滁州市博物馆、滁州市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的市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提升了滁州的城市文化品位。建筑面积19600平米的滁州博物馆,展厅面积4600平米,全馆展出文物藏品达到1500件以上,270余块展板、18处场景复原和24项科技展项,将大量有滁州特色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信息呈献给观众,使观众全方位了解认识滁州。集文化、休闲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滁州图书馆总投资2.3亿元,是滁州市发展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将于2018年10月对外开放;抓特色促县级文化设施提质。滁州市各县(市、区)注重发挥地域特色文化优势,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关键文化设施的建设。全椒县吴敬梓故居和吴敬梓纪念馆、凤阳县博物馆、全椒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明光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文化场馆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凤阳县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共新建投入使用9个市县文化场馆;抓示范点促乡村级文化设施标准化。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滁州市着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从满足学教礼仪、文体活动、乡风展示、议事聚会等多种功能出发,形成“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展示墙)”的建设要求,打造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以城市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按照“一廊(市民文化长廊)一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或市民文化活动广场)两堂(社区文化礼堂、道德讲堂)三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娱乐室)”的建设要求打造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民文化乐园)。截至目前,滁州市共建成开放22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0个农民文化乐园和23个市民文化乐园。
创新成效
建设完成的滁州市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发挥了服务阵地的功能。带动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增添了新的文化阵地。截至2016年底,全市图书馆面积达35942平方米,较2014年增加7722平方米,文化馆面积32577平方米,增加3728平方米,乡镇文化站面积58947平方米,增加1710平方米,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面积327902平方米,文化活动室面积达90347平方米,分别增加120620平方米和42493平方米;增强了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截至2016年底,全市图书馆流通人次达905555人次,较2014年增长233055人次,文化馆活动人次达644700人次,增长104695人次,文化站活动人次达769875人次,增长109089人次,充分发挥了文化场馆的作用;扩大了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市本级的“出彩滁州人”、“父母大讲堂”,天长市“千秋雨露文化志愿服务”,全椒县“社区文化广场四大篇章”活动、来安县“文化志愿者小舞台”、琅琊区“国服沙龙”、“摄影沙龙”、明光市“欣阅读 ”等主题品牌文化活动,推动群众参演“零门槛”、百姓学艺“零消费”、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令百余万人次受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提高文化共建共享水平:滁州市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从相互独立的分散点变成互联互通的立体网,形成了公共文化共建共享、资源综合利用的局面。在已建成和使用的各级文化设施中,普遍配备了学习求知功能、怡情休闲功能、培训辅导功能、政策解读功能、联谊交流功能等,向城乡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基本公共文体服务,这些功能的设置和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发挥先进文化导向引领功能:各级文化馆站充分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结合群众需求,把图书、广播、影视、演出、科技文化培训、体育等各种资源集中起来,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长效、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增强了现代化文明意识、法制意识、群众经济意识、科学致富意识,满足了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使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文化支撑。全市各级文化场所尤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场地空间大力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持续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展览、展演和展示等引导活动,使核心价值观在群众头脑中打上深深烙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