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海上畅谈话重阳”活动,日前在历史文化名镇枫泾的“金圃宅第”举行。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内阁学士——谢墉的宅邸,因为谢墉号“金圃”而得名。谢墉是枫泾众多先贤之一,南墙外的三块石碑上刻着枫泾引以为傲的人文脉络:3位状元、3位宰相、56位进士、122位举人、150多位书画家。
活动现场来了7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妻,他们有的已携手超过60年,有的将近50年。老人们穿着中式服装,依次走上舞台,接受孙辈儿童的鲜花和敬茶,透露携手走过几十年风雨的“秘诀”。
枫泾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古代孝行的文稿、文物,当代的孝行事迹等,都浓缩了枫泾千年的“孝文化”。兴塔中学“兴荷诗社”的孩子们献上了自己改编的《新二十四孝》诗朗诵。
尊老的重阳节和中国人说的“孝”存在紧密关联。枫泾历史上第一位载入地方史册的就是唐代贤相陆贽。陆贽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一,为报答母亲的培育之恩,把母亲接到京城。皇帝得知后,派出使者迎接,并且一路上设置驿站,以减少陆贽母亲路途劳顿。陆母过世后,皇后派专使护丧,人称为“贤德之报”。
东华大学教授、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柯玲教授说,看到现场的老人孩子特别有感触,“儿女孝、子孙贤是重阳最重要的阐释,尊重、重视老年人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
现场,金山田山歌《迎来春天百花开》
上海说唱《老年朋友开心点》,还有金山丝毯制作技艺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程美华带着“国宝级”金山丝毯《长寿图》惊艳亮相,为老年朋友献上了一道道节日大餐。
其中,最特别的当属“枫泾妈妈”宋月华现场制作的重阳糕。大家一边吃着重阳糕,一边听有“金山百宝箱”之称的原金山区文化馆馆长胡林森解读重阳糕的历史和重阳敬老的风俗。“九九重阳,九九就是长寿、向上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把重阳节叫重阳日,东汉才叫节,唐代皇帝规定,文武百官这一天放假,统统吃重阳糕。重阳糕要用一半的糯米和一半的粳米才能糯到刚刚好。”
致力于非遗保护和民俗教育的柯玲为大家解释重阳民俗:“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我们的节日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来自节气,如清明、冬至,有一部分是初一十五,如正月初一、八月十五,这是大节。还有一部分经是基数的月,三月三,五月五。说到重阳,月逢阳,整个中国哲学来看,阴阳是一个基本的理念,九是最大的阳数,重阳原来有过两个重阳,小重阳指的是九月初十。除了重阳糕、菊花酒,九月初九重阳风俗丰富多彩,节物很多。”
柯玲特意提到重阳风俗中的“插茱萸”一说。“茱萸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去火去风,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和长寿有关。汉族最古老的茱萸做得像香囊一样,现在受古诗影响,茱萸一定是插在头上或者插在哪儿。”在柯玲看来,中国是富有诗意的国家,重阳节是富有诗意的节日,历代文人多悲秋,重阳诗歌中,历朝历代都留下很多有名的作品,如李白的诗歌。
她表示,民俗文化要在与时俱进中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美之德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发展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