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由追求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已成为基本国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对高质量追求,不能停留在含糊概念的提出,也不能满足于无矢的说教,更不能循着原地踏步的看守,必须做到干有方向、做有目标、绩效落地、实实在在。笔者认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定要从提高“土地产出率、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着手。
一、提高土地产出率,把“以地生财”转变为“用地增财”。
提高土地产出率,就是要让经济发展最本质的规律,体现在“土地变黄金上”, 通过“地创高产出,在有限的空间,实现无限增长”。 正因为如此,我国已有不少地方用GDP密度,即每平方公里产出多少GDP,来考量经济发展质量。例如2019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GDP913.48亿元,全国第一,上海为6.02亿元,东莞、厦门、广州均超过3亿元,苏州、、南京、无锡均超过2亿元,无锡在全国排名第七。若把上述考评方法,延伸到企业,可演变成工业用地亩均产值,或亩均销售收入和贡献税收。去年,无锡市市经信委出台的《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工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 考评指标、 对工业企业的绩效评价,由以往宏观定义转变为精准定量,倒逼企业由过去的“多占土地丶以地生财”转向“节约用地丶用地增财”,提高土地产出率。
在“亩均产出论英雄” 的理念的推动下,无锡市不少企业和工业园区,发挥土地杠杆作用,积极盘活低效用地,推进土地高效利用,创造了不少值得推崇好方法。
1.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效用。为提高土地产出率,江阴市积极推进存量用地的再开发利用,通过政府收回、合作开发、限期利用等举措,分类处置存量土地。通过盘活存量、促使全市土地利用率和空间承载率进一步提高。例如,全国特钢行业领先企业的兴澄特钢,要上宽厚板项目一度困于无地投产,该市将高新区内一家金属制品企业的近400亩低效用地腾挪出来,及时破解兴澄了优质企业的发展瓶颈。通过 “高进低退、优胜劣汰”机制,强化工业用地全程跟踪管理,促进新进企业土地产出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9年江阴市工业用地产值亩均超过350万元,亩均税收11万元,位居无锡地区之首。
2.项目源头把关,抬高用地门槛。在2018年全国238个经济类开发区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比中,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亩均400万元的产出,名列第十。他们取得如此骄人业绩,是以提升项目质量为突破口,运用大项目的强势引领,融合原有的优势产业,通过“确立了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精密机械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在引入重大项目之初,就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联结,严把项目引入门关,拒绝规划不清晰、亩产强度达不到520万元的圈地项目。近五年来,他们凭借亩地产出的刚性指标,优选的好项目超过100个。
3.营造对标环境,形成比学赶超,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土地亩均产出高的项目投产,能营造出比拼赶超,对标奋进的环境。如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其生产的基础电子元器件市场占有率在全球位列前三,但自已感到在土地产出效益不是强手,他们在周边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行业的领军企业推动下,去年通过产品创新,研发生产汽车产业所需的PVC 线路板,为企业带来10亿元的新增产值,从而使该企业的亩均开票一下子提增到900万元以上。
4.拓展用地內涵,用足立体空间。锡山开发区秉持存量盘活丶增量放大的用地原则,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借天入地”,拓展用地内涵。近五年来,营造多层标准厂房324.05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为1.62,节约土地2400余亩。建成地下设施 25万余平方米,登记发证138本,不仅明晰了地下土地产权,还有效节省了土地资源,力推存量土地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5.强化科技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作为江苏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典型的远景能源,从2017年开始,对整个厂区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设计人流、物流路线,减少物料搬运次数,对厂房、仓库进行合理布局,减少通道占用,从而增加建筑物面积,减少用地浪费,努力让每一寸土地产生黄金般的效益,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去年这个占地60亩的远景能源,实现开票收入105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亩均产出1.67亿元,亩均税收366.7万元,开票销售、上缴税收连续多年大幅度增长。以上做告诉我们,强化工业用地全程跟踪管理, 采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工业产值、亩均工业税收和亩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指标体系,是倒逼企业用地增财的根本之策。它能为企业发展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把“物尽其用”转变为“用补平衡”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让物尽其用在节能减排降耗中显现使用车再生平衡,使自然资源在生成中实现“长一寸丶用一寸,长一尺丶用一尺”,尽量不过渡消耗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供给,为地球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备份。过去的30多年,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是靠高耗材丶高耗能实现的。例如我国的每万元GDP用水量为537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我国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正因为如此,国际上有人说,中国是花了五倍自然资源创出了一份产出,若不解决“五倍级” 的问题,即便有两个地球的资源也经不起中国花。由于我国多年来走的走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发展之踣,导致我国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日趋恶化,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环境和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物尽其用,用补平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是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当务之急与始终追求。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利用目的,是按照可持续发展丶清洁生产的方式,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要从企业、产业集中区二个层面展开。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普及循环知识,量化降耗指标。企业要让越来越多人感知,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所有的企业要在节能降耗下功夫,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主动接受市经信委提出的单位能耗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的指标考核。
2.立足自身企业,搞好内部循环。企业可通过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的,构建循环经济微观占用与再生平衡体系。如无锡陆氏集团下属有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化工企业,在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上做得很有独到,他们把车间地下室建成污水处理沉淀过滤池,厂房顶上的雨水和生产车间排出的废水统统流进地下沉淀池,分段净化处理污水,然后再抽取回用。通过回收雨水和污水处理回用的封闭循环,常年实现工业用水零增长和工业废水零排放,使当年的耗水量小于再生量,这种在工业用水方面占用与再生平衡值得推广。
3.联结关联企业,实规链式循环。在产业集聚区內组织关联企业在产业的纵向、横向上建立企业间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在废物交换、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工业集聚区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例如,在我国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通过建立了6大生态产业链条,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共生型产业体系,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8%,水资源利用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自消化”、“零排放”。 他们做法是,以废铜、废铝、废橡胶、废塑料等资源化深加工项目为重点,以再生资源装备制造项目为支撑,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和贵金属、稀有金属的资源化回收利用项目为提升,以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补充,构建适用、合理的园区产业链。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旧家电拆解加工等方面,实现了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橡塑加工、精深加工再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集聚,每年回收加工处理各类工业固废丶可生产铜丶铝、、橡塑材料,其他材料可达500多万吨。这个案例值得借鉴。
三、提高智能制造普及率,把“以智化能”转变为“智造万能”
提高智能制造普及率,让人类的脑力延伸替代体力,用智慧变成创造人类物质世界无限能量,用机器换人丶机器替人的方式,解放人类为生存而付出的无限体能,使人类通过智能制造进入享用生产成果的新时代。
所谓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为提高智能制造普及率,我国正在规划,要研发出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完成包括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等十大重点任务。为此,我们要奋发有为、有所作为。
1.坚持规划引领,锁定目标导航。社会活动规律告诉我们,凡成大事丶难事者,有目标则会奔跑进取,无目标则会流浪迷茫。普及智能制造是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目标锁定。例如,江阴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施10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全面促进我市制造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围绕智能装备应用、物料自动输送、生产实时调度、生产环境监测、产品自动检测、产品自动包装、产品信息追溯,以及CAM、ERP、SFC应用等方面,实施100个以上“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升级项目,促进全市制造业向“工业4.0”迈进。这种用目标激砺人们“非不能无为也” 的做法很好。
2.坚持循序渐进,实施分类施策。全面普及电子商务,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努力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程的互联网化,积极创建智能工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因企而异,分类施策。一般来说,对电子、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广关键岗位的机器人替代;对石化、新材料等流程制造企业,推行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村汽车、工程装备类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从智能生产线到智能车间,再到智能工厂,以循序侧进方法推进智能制造的普及既有效又可靠。
3.智向未来发展,催生业态创新。面对不同地区、园区、企业水平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复杂的现实,当地政府应该放活市场,为 “高智商” 的企业拓展“创智”空间,催住新业态,通过外力帮助薄弱企业提升智能制能力。鼓励智造能力强的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制造方向制造加服务方转型,开掘智能制造的新业态,支持企业从生产制造向第三方维修维护、远程故障诊断等多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推动企业开展一体化增值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与信息化服务商的多方位合作,以点带面提升薄弱企业智能制能力。
4.依托外脑嫁接,实现快速变应。不可否认,受交通、区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智能制造研发资源大多集聚在大城市,县市以下地区智能制造普及能力较低。鉴于智能制造知识密集,内容繁杂。尤其是实现以数据驱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无论高精尖人才,还是流水线工人,在智能制造的发展导向下,都需要进行知识的培训;服务体系需配套,这些只能通过外脑嫁接来完成。例如无锡市惠山区借助华中科技大字丶哈尔滨工业大字丶上海大学筹外脑,共同打造无锡惠山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平台,为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着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目前巳有10余家制造业企业参与合作。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个智能中心、智话园区、智建平台、智慧仓储、智聪驾驶正扑面而来,这不仅是奋发有为的结晶,更是方法得当的成果。在智能制造风起云涌时代,我们要用更好的方法,为赢得经济发展高质量绘制出更加宏阔的蓝图。
作者简介:顾品,1947年出生,退休教师,原任无锡市乡镇工业干部学校副校长、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