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行政

麻城市农村“难点村”治理工作初探

时间:2014-07-09 13:57:54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夏钦敏

本网讯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是党中央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全面加强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自从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统一部署“难点村”治理工作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扎实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目前各地“难点村”治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拥护。对此,笔者就湖北省麻城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一、麻城市“难点村”治理取得的成效

麻城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中段南麓,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辖19个乡镇办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715个行政村。近几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黄冈市关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的有关精神,切实加强工作领导,拓宽工作思路,落实市乡村三级责任,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分类整治,稳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全市各“难点村”基本实现村级矛盾明显减少、基层组织力量明显加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三个到位”,营造治理氛围。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难点村”的治理工作,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到 “难点村”检查指导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政府分管民政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政府办、纪委、组织部、政法委、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参与的“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麻城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方案》。实行领导挂点包干责任制,每个“难点村”至少安排一名市领导小组成员挂点帮扶,对“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指导。每个“难点村”都派有市、乡驻村治理工作组。各有关乡镇办(区)也相应成立专门的治理工作机构,确保了 “难点村” 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宣传发动到位。通过会议传达、集中学习、进村入户、村官培训、以会代训、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难点村”治理的政策和内容,营造工作氛围。据初步统计,全市共召开村委会及村民座谈会300多场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多份、出宣传栏400多版、张贴标语4000多条、悬挂横幅200多幅、培训村干部3000多人次。三是排查摸底到位。为了全面掌握“难点村”的基本情况,他们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各乡镇办(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在确定“难点村”的基础上,建立了《麻城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一览表》等全面完整的“难点村”台帐。通过调查,全市共有“难点村”18个,占全市村总数的2.54%其中村干部能力不强、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有4个;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的有2个;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长期落后的有8个;群众反映强烈有突出问题和一些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有4个。

(二)突出“三个坚持”,落实治理举措。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根据“难点村” 产生的原因,采取一村一组、一村一策的办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方法。宋埠镇喻河村村级组织涣散,我们就通过加强班子建设,选好配强两委干部,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南湖办草鞋店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他们引导和扶持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种养加工业;铁门岗乡金鸡李村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他们帮助建立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等制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二是坚持创新方法。他们积极推行“三号”管理、“七步走”的治理方法。“三号”管理:就是对“难点村” 实行“上号”制度,分别在市、乡、村建立治理工作台账和档案;对排查工作遗漏和在治理过程中新产生的“难点村”,他们还建立了“补号”制度,有6个村通过“补号”纳入了“难点村”治理工作范围;对通过整治已达到治理标准的“难点村”经上级检查验收合格后实行“销号”制度,保证治理的实效性。在具体实施中该市主要采取“七步走”工作方法,即: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倾听群众意见,“问诊”病因;广泛发动群众,征求意见建议,问“治”“会诊”于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治理方案,实行一村一策;制定村级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突出治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分解治理项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三是坚持群众参与。开好“四个会议”,落实“四项权利”。开好村“两委”联系会,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村党支部和民主监督工作机构,切实把村级民主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开好支部党员大会,不断增强基层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开好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在村级事务中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开好村民会议,落实村民民主权利,在干群之间筑起“连心桥”。从而建立健全了村“两委”工作报告制度、年度民主评议制度、财务审计管理制度、信访举报等多层次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村务公开方式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引导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村务决策、村务监督。事前让村民参与,认真把好决策关;事中让村民监督,严把执行关;事后让村民测评,把好年终考评关,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还权于民。

(三)建立“三个机制”,加大治理力度。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各涉农部门、社会各界捐助帮扶为辅助,以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为基础的多元化治理工作投入机制;同时,在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时,重点向“难点村”倾斜,每个“难点村”每年不少于5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支持。如市政法委、公安局、农业局等单位出资15万余元帮扶杉树坪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市民政局积极筹资,对全市各个“难点村”帮扶2万元以上,与上级扶持资金捆绑使用。二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乡镇党委、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村“两委”是“第一执行人”,村民代表是“第一监督人”,村民群众是“第一评价人”的责任机制。同时进一步明确乡镇分管民政工作负责人,具体负责其辖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保证“难点村”情况稳定的同时,也要防止其他较好或边缘村转化为“难点村”。三是检查督办机制。组建治理工作督导检查组,深入“难点村”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实行定期通报情况制度,对治理工作搞得好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建立和完善“难点村”治理动态管理机制,对反弹的“难点村”进行重新治理。

(四)加强“三个结合”,推进治理实效。一是将“难点村”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安排扶贫资金项目上向“难点村”倾斜,18个难点村全部纳入了我市农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二是将“难点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农田水利、品种改良等项目资金向“难点村”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在项目资金的扶持下,草鞋店村投资8万余元新建了村民活动场所;投资60万余元,新建沼汽池100座、垃圾池16个、厕所3个;投资260万元扩大草坪养猪专业合作社规模;投资50万余元新增50千瓦变压器3台、电杆20根、架线路3000多米,解决320户用电难。金鸡李村发展养鸡大户12户,养鸡规模达到6万余只。草鞋店村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牲猪5000余头。三是将“难点村”治理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在“难点村”治理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维护农民群众权利,及时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金鸡李村组织财务清理专班,用一个月的时间将村级财务账目进行了清理,与农户结清往来明细账,取消村级以前不合理开支,彻底理顺债权、债务关系。在各“难点村”,他们组织村“两委”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说事制度》、《村级民主议事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20多项制度,让村民办事有依据,村级决策有规章,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二、麻城市难点村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该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通过近几年来的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先进经验,尚有差距,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财政困难。麻城市属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较困难,大部分村级集体债务较大,村干部待遇低,村委会副职干部均未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办理养老保险,队伍不够稳定;村级各项事业缺少资金保障,发展缓慢;农村70%左右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家庭养老问题压力大,少数村“两委”工作开展不经常。二是民政部门牵头治理“难点村”难度很大。三是交通保障存在困难。由于“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任务较重,需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而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农村,机动车下乡费用高,且车辆有时难以保障,给治理工作带来不便。

三、麻城市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建议

“难点村”治理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要让“难点村”赶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步伐,必须下-番硬功夫,使“难点村”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村“两委” 班子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扎实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队伍,是彻底改变难点村面貌、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因此,要切实抓好村两委会班子的“选”、“教”、“管”三个环节,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和基本素质。一是抓入口,切实发扬民主,选群众公认的村委会成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设置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基本条件,明确老好人、霸道作风、无法纪意识、贪占集体利益等的不宜推选为候选人,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用各种鲜活的事例作教材,把村干部素质高低与村民切身利益的关系讲清讲透,让村民真正从自身利益、公正立场出发推选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使村民成为村委会成员的把关人。严格“竞职演讲”程序,进行公开承诺,开展选前谈话。在村党组织班子的选配上,坚持做到四看,即看知识不唯文凭,看才能不唯资历,看主流不求全责备,看群众基础不唯上级,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内挑能人”与“下派能人”兼顾的措施,将懂经济、会管理、有一计之长的人才选拔进村党支部班子。在难点村建立换届选举观察员制度,进行全过程观察纪录,督促和保证选举工作的公正性;扩大选人视野,把“致富、会富、共富”的人选进领导班子,带领群众一起建功立业。对不合格的班子成员,要敢动“大手术”,该调的调,该换的换。二是抓培育,突出搞好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培训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中要学政治理论,学法律、法规与有关农村工作政策,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等。通过培训,使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尽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使村委会成员掌握开展农村工作必备的村民自治知识和村委会建设知识,提高他们的村务管理能力;依法推进和深化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内容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水平有明显提高;拓宽脱贫致富的思路,提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三是抓监督,切实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并与村干部的报酬、评先直接挂钩;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对群众信任票不过半的班子成员要及时进行调整改选;强化村级民主监督,完善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推行村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村干部诫勉谈话、辞职,督促村两委成员正确履行职责。

  (二)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一是健全和完善各项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有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村“两委”工作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二是强化村民民主监督的作用。认真选好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和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引导,评议、表彰优秀的村民代表和小组成员,对不称职的批评教育和劝退,形成有效的村民代表、小组成员退出机制,凡不认真履行职责、营私舞弊、不照章办事、老好人、不参加活动、或因违法违纪受到追究的,要坚决及时撤换,倡导勇于遵章守法主持正义的好风气。三是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机制。要制定村务工作规则,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运行规则,进一步明确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内容、决策程序、表决方式、决策监督和决策责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想法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无集体经济、村民贫穷导致村干部精神不整、思想涣散和民风不正而造成的。因此要千方百计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就是一句空话。一是要因地制宜选对发展思路。认真分析研究村情,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挖掘自身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二是要示范引路发挥能人作用。要通过政策上“引”,技术上“帮”,措施上“促”,引导、帮助和激励农村党员带头引进和应用农业增产技术,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带头开展二、三产业,带头办私营企业,从而带头发家致富。还要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一帮一、一联一帮”等党性实践活动,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三是要强化服务带好路。要建立政府与农村对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既要遵循价值规律把农民推向市场,放手发展;又要积极主动地为千家万户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好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同时要在“难点村”项目支持上、民生保障上、经费保障上出政策,在安排农业、水利、交通、扶贫、民政等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上倾斜和政策扶持,使每个“难点村”能因地制宜的发展村级经济。政府在安排“难点村”治理专项经费上,应上调“难点村”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标准,调动和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级工作正常运转,让麻城市“难点村”尽快摆脱落后面貌,逐步实现整体共同富裕。 

最新信息

  5月22日上午,在南宁轨道交通2号[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