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南昌话: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乡愁

时间:2014-10-10 09:49:12  来源:南昌日报  作者: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乡愁

大家都知道有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你知道还有方言考试吗?最近网络上疯传一份名为南昌话测试考试(四、六级)的试卷在各大网站的论坛内出现。“作为一个南昌人,你觉得你的南昌话过关么?作为一名南昌新市民,你对南昌方言了解多少?你是不是南昌方言达人,还不赶快来测一测?”当浓缩的“草根”语言遇上一张正经试卷,多数人觉得十分新鲜好玩。考题在网上和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诸多论坛上刮起了南昌话测试风,也引发了人们对南昌本土方言的关注。□蔡雯捷记者徐蕾

方言测试带来回忆勾起乡愁

“‘吓死巴拧’的同义词是什么?”“‘健’和‘万’分别是什么意思?”“‘小孩子’用南昌话怎么说?”这份“南昌话六级考试”的考题出自何人之手尚不清楚,但在网上流传后,备受南昌人关注。

这套试题出题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而原汁原味的老南昌方言也勾起很多人的美好回忆。“绝杀、嗦泡、嘎洒高、毛伢子……”听到这些有点儿拗口的词语,外地人可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对于地道的南昌人来说,这都太简单了。刘越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南昌人,这些题目“闭着眼睛都能答”。

而更多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南昌人发帖表示,方言测试让他们回想起了浓浓的家乡味。“‘秀’是什么?‘结棍’是什么意思?这些只有土生土长的南昌人才知道,‘秀’就是闻味道的意思,‘结棍’就是厉害。”张希是南昌人,大学毕业后远赴四川工作,说起这些原汁原味的南昌话,让他想到爷爷奶奶辈经常说的话,甚至还想起小时候一些家乡的儿歌,“这样的测试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情。每天上班时我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但家乡话我一点儿都没忘记,平常给家人打电话我都是说家乡话。”张希说,做完测试后她很想回家。

“我和老乡做完了测试,看到这些有意思的家乡话,让人有一种想回家的冲动。”北漂小伙余庆谦说。在贴吧、论坛、微博上常常能看到做完试题的南昌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这份测试燃起了他们藏在心中的那份思乡愁绪,有许多网友甚至在做完测试后建老乡群开始用方言打招呼、聊天。“和朋友一起做题时,看到这些带着家乡色彩的方言,顿时心领神会。这就是承载着乡愁的方言力量。”有网友说,这是他做过最“亲切”的一份试卷。他说,有的时候,离开家乡越远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会越深,而找出“家乡味”的最快捷途径,就是说方言。

趣味测试是对家乡方言的温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现代文明如何洗礼,乡音的基本信息永远丢不了。方言是区域特征的重要标签,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南昌人走南闯北,一句“土得掉渣”的南昌话总能令远在他乡的游子倍感亲切。

其实,除了方言考试,网上还有不少南昌方言的趣味段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方言,对保护和传承方言而言,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面对蹿红的方言测试,南昌科技师范大学黎传绪教授认为,一方面,这是网络求新求异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种文化自觉行为。“现在大环境下大家都讲普通话,方言受到挤压,便会产生反弹,呈现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中,比如朋友圈流行的方言测试。”

黎传绪说,网上的方言测试其实更多的是娱乐作用,教育成分相对比较弱。在他看来,从命题科学性和用字准确性来讲,“这不是一份合格的试卷”;但要从娱乐大众来讲,它不仅让方言更接近年轻人的喜好,还勾起了人们的思乡情。“这说明年轻的一代正在给予方言更多的关注,也在有意无意地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方言等级测试意外走红,表明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里,仍然有那一份对方言的情感需求,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主动回归。方言更是人类特殊情感的纽带。“他乡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幸事之一,而“故知”正是通过乡音判别的。黎传绪说,在外地遇到说同样方言的老乡,会“倍感亲切”、“很高兴”。这说明由乡音搭建的特殊情感桥梁也是方言的特殊价值所在。

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亲切的母语,对于网上热捧的南昌话四、六级试卷,著名曲艺家小筱贵林表示:“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之所以称之为方言,是结合当地文化、气候、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长时间积淀而成的文化工具,它传承的不仅是一种口头上的语言,也传承着一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记忆。”作为方言相声艺术家,小筱贵林说,虽然方言有其地域性、局限性,但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一直在尝试利用方言的多样性,借助其喜剧元素,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网友的热情‘赴考’,不仅仅是凑凑热闹,满足个人内心需求的自娱自乐,也是对家乡方言的一种温故知新。对外地人来说,南昌话的网络测试则是他们对南昌地方方言的倾听和审视。借助方言,可以回味那割舍不断的乡愁。”

用方言传承南昌文化之美

方言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黎传绪教授说,方言浓缩的是南昌2200多年文化历史的精华。就像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乡村、古建筑等的保留和修缮一样,方言依然是我们精神家园里的一扇窗,需要精心呵护,需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南昌,留下了深厚的文脉历史,“憨头搭脑”、“斗霸”、“细芽子”等南昌话中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极具地方特色,不在南昌长期生活的人初次听到时一定一头雾水。黎传绪举例说,在南昌方言中,“健”表示“真的”、“好的”,“万”表示“假的”、“差的”,“健”和“万”是一组反义词。“广东人表达好运来了会说‘咸鱼翻身’,我们南昌人则说‘干鱼子划水’。干鱼不但可以翻身,还可以和活鱼一样游。你说运气好不好?”黎传绪说,南昌方言的生动形象之处还有很多,而且表达极其通俗,“租犀利”、“玩脑浆”、“唆泡”……很多人在明白南昌某句方言俚语的意思后,常常会对这种传神、精妙的表达拍手叫绝,甚至忍俊不禁。

南昌著名相声大师小筱贵林和其父——南昌早期著名相声大师筱贵林均采用南昌方言喜剧的形式演出,从上世纪中期一直火到现在。相比南派相声在全国舞台频频亮相,湖南、四川相声演员逐渐走红,南昌方言喜剧目前还只能做到本地消化。“不要说出省,十里不同音,你走出南昌,外地人都很难听懂你的笑料和包袱,达不到效果。”小筱贵林说。以颜色为例,南昌话在形容颜色的时候常常用“宣红”、“集绿”、“噶黄”等词语,非常形象。

语言学家邵百鸣表示,“有人曾对南昌方言有代表的150个特征词进行分析,认为其中有40%以上是属于对古代汉语的传承词,而这些特征词中有许多是南昌独有的,因此,说南昌话是一种较古老的方言是很有根据的。”语言既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所以,对于方言一定要重视和保护。小筱贵林说,方言的存在和发展,有它的受众基础、交流需求,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基因库的宝贵财富。“方言是一种文化,不应被淹没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

“南昌话现在仍沿袭宋元读音和用法。在全国方言中,古老程度绝对前列。”黎传绪说,“对于南昌本地人,普通话要学,其他语言要学,南昌话更要学,不然等有一天真的消失了,那就太可惜了。”

最新信息

  在无锡地铁1号线一站点,一位男乘[详细]

推荐信息

  在无锡地铁1号线一站点,一位男乘[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