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武汉:一座有文化温度的城市

时间:2016-06-27 10:04: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于帆

文化名城江城武汉历史辉煌,孕育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使得武汉文化建设和发展在中国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中心城市之一,“十二五”时期,武汉秉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文化强市战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武汉市文化管理者看来,“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也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未来五年,武汉市文化发展将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文化建设方面,如何凸显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近日深入武汉街区和文化馆(站)采访,并参加相关座谈会,聆听来自一线文化工作者的声音。今日起本报推出“江城武汉文化发展纪行”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自2005年“国家中心城市”概念首次提出以来,文化价值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和力量日益凸显,并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武汉市文化管理者看来,“十三五”时期,随着文化与经济深度交融,文化民生效应日益凸显,武汉文化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并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武汉市坚持文化强市战略,以“文化五城”建设为抓手,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先后投入资金逾百亿元,新建辛亥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场馆,全市博物馆总量达102家;从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163个街(乡镇场)文化站、124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122个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以“城市之根”闻名的盘龙城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武汉作为牵头城市正式启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保护机制不断完善;文化艺术生产方面亮点纷呈,艺术创作十分活跃,一批汉派精品节会实现提档升级。

复盘武汉文化建设已有成就,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节点,武汉市文化局局长何伟表示:“面向新五年,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不断挖掘和放大武汉的特色优势,精准定位和有效整合武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对城市文化整体进行表征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更深融入文化元素,不断放大城市文化的辐射功能,使武汉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未来文化建设新蓝图中,武汉市将侧重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增强武汉城市文化软实力为主线,实现文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经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进发展的文化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城乡基本均衡和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占地区经济总量比重,激活文化消费,实现文化小康。

建设“艺术之城”,振兴“戏码头”

十几年来,位于武汉市汉口江滩中心广场的“江滩大舞台”,是武汉众多群众文化阵地中最富人气和魅力的场所,成为武汉文化惠民的窗口和缩影。令人称道的是,多年坚持最直接成果是培养了一批文明观演的市民,培育了有武汉特色的草根群众文艺市场,成为武汉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不仅是“江滩大舞台”,包括戏曲进校园、全民阅读等众多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为武汉建构出一个多层次、多形态文化空间,江城百姓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城市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面向“十三五”,何伟表示,武汉市将继续深入推进“艺术之城”建设。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生产一批凸显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剧目。同时,继续举办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琴台音乐节、中华戏曲艺术节、木偶皮影艺术节、国际钢琴巡礼等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此外,武汉还将继续活跃舞台艺术演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广泛开展城市剧场“周周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专业艺术院团进江滩等文化演出活动。“逐步培养市民周末进剧场看演出的文化消费习惯,让艺术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使武汉成为国内艺术氛围最浓的城市之一。”何伟说,这也是武汉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演出市场近年来日益繁荣,成为京、沪、广之后新近崛起的演出重镇。未来5年,如何通过平台化项目建设和新作品创排,进一步繁荣武汉演出市场,成为武汉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对此,武汉文化管理部门意识到,要进一步繁荣演出市场,一要重视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二要突破戏曲创作和演出的瓶颈,充分发挥武汉演出市场类型多、演出设施完善、定位准确的优势。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武汉将继续健全汉派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抢救整理汉派戏曲优秀传统剧目和珍贵戏曲史料。同时,健全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青年戏曲创作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演员骨干。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活下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激励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支持保障、国有戏曲院团主导示范、民营戏曲院团和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演出市场繁荣有序、全社会关心支持汉派戏曲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从而振兴武汉“戏码头”。

完善文化空间布局,延续城市文脉

根据武汉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该市将通过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促进文化向城市各个领域渗透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武汉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功能区。

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大量著名人文古迹,如黄鹤楼、古琴台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该市文化资源和优势所在。如何做好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进一步完善武汉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成为武汉市文化管理者的又一着力点。

“通过建设琴台中央文化艺术中心,加快青岛路片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形成以琴台—龟北区域为一核,以武昌古城—环东湖沙湖和汉口沿江—张公堤园博园为两带的文化功能空间格局,用文脉支撑起主城骨架和城市肌理。”何伟表示,武汉将划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保护。

奢靡化、同质化成为当下国内城市建设中广受诟病的问题,而武汉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果断摒弃“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模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文化品位、注重历史和现实元素的结合,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文化遗产保护。根据武汉市文化建设相关规划,武汉将坚持“天人合一、格古韵新”的建筑传承创新原则,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实现传统与现代、空间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塑造武汉文化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文化魅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复兴大武汉,是近年来也是未来包括武汉城市文化管理者在内的武汉人的梦想。对此,采访中,武汉文化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信心与期待,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新信息

  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详细]

推荐信息

  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