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多地出现所谓的“集装箱村”,20余座住人集装箱排列在道路一侧,有的重叠成两层,每个集装箱面积约10平方米,住8人,日租6元,住宿价格低廉,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集装箱内外环境恶劣。(6月12日新华网)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干着最繁重的活,拿着微薄的工资,只能蜗居在低廉拥挤的集装箱里”,被冠以“柜族”的称号,听了让人心酸。
实际上,这正是很多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之差的一个缩影。即使不是住在“集装箱村”,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宿舍也是拥挤不堪,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有些白天是工场,晚上当睡房,有些人长期居住在既不遮风也不挡雨的简陋工棚里,冬天寒风袭人,夏天蚊虫叮咬,不仅苦不堪言,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的房价太高,买房,于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而随着房价的居高不下,住房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一个在建筑工地上做活的工人,一个在高楼大厦里做保洁的大嫂,怎能负担得起租金呢?为了省点钱养家糊口,在酷暑里住工地、住活动板房,甚至住“日租6元”的集装箱,也就成了一种无奈下的必然。这种煎熬,不也是城市图景的一部分么?
城市的大厦林立,夜晚的璀璨光辉,光鲜的背后有多少这样的困苦者?普通市民不清楚,城市管理者应该心中有数。有的地方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居住问题,兴建“一元钱公寓”,以象征性的一元钱房租入住,很受欢迎,这不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索么?有的地方给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集中安排廉价食堂,定期免费赠送绿豆汤等消暑饮品,体现的不就是城市应有的温情么?
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为他们提供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本质上是对城市的一种选择和支持。让他们拥有一个相对舒适的住所,就是为企业留住工人,就是为城市留住活力,就是一个城市人情味、包容性和吸引力的直接体现。天越来越热,再加上雨季又已到来,有条件的城市,不妨来一次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情况摸查,尽力解决问题,至少排除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