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南京,正是赏花好时节。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位住在西家大塘的朋友吐槽说,由于鸡鸣寺路交通管制,汽车禁行,公交不通,他只能跟着赏花人流慢慢趟回家,可谓樱花太美,回家太难。
这位朋友的话看似抱怨,实则是幸福的小烦恼,甚至流露出几分优越感——你们流连忘返的,不过是我每天回家路上的寻常风景。家住玄武湖畔、城墙根下,六朝烟水与繁华美景早就揉碎了打散了,浸染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流淌在每个晨昏的光影里。这种感觉,是南京人不露痕迹的自傲和自得。
说者或许无心,但赏花这件事,说到底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一种人文情感上的消费需求。对一座城市而言,有了现象级风景地标固然可喜,可换一个角度看,恰恰也说明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特色资源,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重新发现城市之美,经营好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件事不同于传统景区景点的建设运营,也超出以往城市管理的范围范畴,而是由外及内、对城市发展水平和治理智慧的综合考量。
事实上,南京的春天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可看的绝不只有樱花大道。如情侣园、南林大、莫愁湖等处的樱花,或胜于规模,或赢在品种。樱花大道之所以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在于鸡鸣寺的加持:青瓦黄墙与万千云霓相映成趣,古寺钟声与樱花之空灵相得益彰,是这一片山水城林成就了樱花大道,是繁花背后的历史文脉让人触景生情。这样的情景氛围,其他地方也有,但却不够突出,不够饱满。南京本就是一个古董铺子,如何让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活化,直接或间接融入城市日常生活,我们所做的还不够。
例如,朝天宫、清凉山的玉兰也是很好的风景,也不乏历史人文元素支撑,可相比之下却低调得多,只在摄影爱好者中享有口碑。又如,近年来南京开发了一批文化街区和文旅项目,有老门东这样生机勃勃的,也有门可罗雀惨淡经营的。成功与失败之间,热闹与冷清之间,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同样是天生丽质,鸡鸣寺樱花大道的火爆,还得益于朋友圈的传播,带有无心插柳的偶然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却不能依靠偶然,一个项目,从业态配比、服务配套,到消费活力、游客体验、传播方式……千头万绪,都需要用心谋划,细细经营。
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南京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这是不可复制的独特禀赋与竞争资本。但横向比较,南京的文化标识度还不够高、影响力还不够大。当下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文化品位,彰显文化辨识度。对历史遗存和文化特征,更多以物化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可感可亲;对樱花大道等新生城市建筑、文化现象,进一步丰富拓展其内涵外延,努力在更大范围内打响品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城市文化与市民生活水乳交融,这座城市的品质品位才能得到提升,真正让文化成为世界读懂南京的窗口、成为南京走向世界的桥梁。
有诗人写道,银河是天上的樱花道,樱花是地上的流星雨。期待南京再多一些现象级的美景地标,如樱花,如繁星,在六朝古都的地图上摇曳闪亮。繁华盛景,还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