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不明就里地传出“致良知四合院”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疑似既无事实根据,也无自圆其说的理由。在网络上混久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有人在玩弄些个操弄手法搞事。从最善意的角度来说这是博人眼球,或者是“四合院”不小心踩到谁的脚了;如果再往前走一点,不排除就有抹黑企业致人于窘境之嫌了。对于网上的这些言论,实在是无须证伪的,毕竟都是空穴之风。但就其对四合院所坚持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主题攻击一事,就有正正视听的必要了。
习总书记一直都在强调“文化自信”这四个字,早在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之所以强调“文化自信”,是由于是,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过程,在本质上一直就是个“西洋化”的过程。这说起来真的有些令人尴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五千多年层累叠加的文化成果,眼见得有一种被西化潮流严重冲击与淡化的危险,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中国人还在,中国文化以经验内化于中国人基因的文化痕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本能。因而,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本能。
中国传统文化自孔子时代以后持续的几百年“突破”,直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才出现了第二次的“突围”,虽然学术界认为并未有所进展,然而,杜维明先生的《青年王阳明》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与独立人格的“知行合一”之典范。其“致良知”与“圣人之格”之间的内在统一,为“良知”一词赋予了“人格”的两重内涵,一为认知,二为行动,当一个人将认识到的道理加诸己身,身体力行之时,难道不会时时在身心中盈盈而有生机勃勃之气,生成满满精气神之“正能量”吗?这既是致良知四合院所坚持的方向和所要达致的目标吗?“致良知四合院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这话说得多好啊!这么多年来,“四合院”建立了持续的学习机制,从致良知学习小组成立至今,学习传统文化从未中断过一天。在现代语境下,以文化自信之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运用“致良知”的思想与内涵的人格精神,为国人们提供一个可资可取的“行动向导”,不正是多元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吗?
致良知四合院这些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已吸纳了包括数十位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参与“致良知”学习,说起来这真是件极其让人欣慰的事。“四合院”的公众号粉丝已超过300万人。这些人都成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者。他们共同成就了“知行合一学习法”,并为中国商界和其他行业切实体会“致良知”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致良知+商业”、“致良知+教育”等案例,这将用于服务于商业文化的建立,服务于商业文明的迈入成长。
致良知四合院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2017年11月15日,新华社客户端开设“致良知”频道,每天发布四合院企业家学习中华文化和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感悟;2018年,人民日报客户端为雁栖湖论坛直播,并录制六期“问道”企业家节目;四合院以《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和《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作为主要教材,目前,《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英文版、日文版、越文版等11个语种版本在全球正式出版。
一种文化风尚的形成,首先在于主推者有无践行精神,而致良知四合院就正是这样的执着的践行者。2019年10月,由致良知四合院出品的以“明心净心,成就伟大”为主题的《2019雁栖湖企业家论坛暨未来之星学习会》在北京隆重举行,4000余名企业家、中外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现场与会,上万个直播点线上参与。此次论坛围绕“心-道-德-事”四部曲,推出了“知行合一学习法”白皮书、3.0企业方案白皮书、家庭建设白皮书,论坛期间,全体参会、工作人员从始至终践行“不剩一粒米”的承诺,从细小的举动开始,感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重拾国人对于粮食的敬畏之情。据统计,截至闭幕,此次论坛总浏览人次超过6亿。如此多的企业家一起来“致良知四合院”学习传统文化,也正是这种文化风尚践行的印证。 |